时间: 2025-05-02 19:4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4:26
路迂桥断处,门静犊眠时。
孤墅藏群柳,诸田灌一陂。
僮闲春作少,妇懒午炊迟。
谁道花源好,还令太守知。
在迂回的道路和断裂的桥梁旁,门前安静得连小牛都在睡觉。孤单的小屋藏在成群的柳树中,四周的田地都被灌溉得丰盈如水。工人们在春天的忙碌中稍显懒散,妇女们在午后的炊事中显得迟缓。谁说这里的花源美好,还让太守知道这儿的情况呢?
高启(公元1527年-公元1627年),字宾之,号静斋,明代著名诗人。高启是明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诗风以清新自然、形象生动著称。
《郊墅杂赋》系列诗作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此诗写于明代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乡村生活,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郊墅杂赋 其七》被认为是高启作品中富有田园气息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开头两句描述了路途的曲折与桥的断裂,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接着,诗人描绘了门前的静谧,牛儿安睡的画面与孤独的小屋相得益彰,展现了乡村的恬淡宁静。
后两句则转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人们在春日的忙碌中显得慵懒,妇女们在午后的炊事中不急不躁,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谁道花源好,还令太守知”,则似乎在反问,真正的美好难道是外在的名声与荣耀吗?诗人用一种隐晦的讽刺,表达了对官员的无奈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写景与写人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讽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孤墅”与哪些意象相结合?
最后一行“谁道花源好”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