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击瓯楼》

时间: 2025-04-23 11:14:43

诗句

驻旌元师遗风在,击缶高人逸兴酣。

水转巴文清溜急,山连蒙岫翠光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14:43

原文展示:

题击瓯楼
作者: 张祎 〔唐代〕
驻旌元师遗风在,击缶高人逸兴酣。
水转巴文清溜急,山连蒙岫翠光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的场景:驻扎在这里的元师的遗风依然存在,击缶而歌的高人正沉浸在兴致盎然的状态中。水流转动,巴山的文辞在急促的流水声中显得格外清晰;山脉相连,蒙岫的翠绿光影在清澈的水面上荡漾。

注释:

  • 驻旌:指驻扎的旗帜,元师指的是元朝的将领或部队。
  • :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用来伴奏或节奏。
  • 逸兴:指高昂的兴致、情绪。
  • 巴文:指的是巴地区的文化和诗文。
  • 蒙岫:指的是山的轮廓,常用以形容山的苍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祎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合山水意象,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至击瓯楼时,目睹周围美丽的自然景观,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因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击瓯楼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积淀,成为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理想之地。

诗歌鉴赏:

《题击瓯楼》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自然美的诗作,张祎通过描绘远古的遗风与当下的自然景象,表现了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驻旌元师遗风在”,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元师的遗风犹在,仿佛历史与现实交融在一起。而“击缶高人逸兴酣”则引导我们进入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诗人通过音乐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兴致高昂的情感。接下来的“水转巴文清溜急”,水流的急促与巴山的文辞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灵动的美,仿佛水流在轻声吟唱着巴地区的古诗文。最后一句“山连蒙岫翠光涵”,则通过描绘山的连绵与翠光的映衬,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驻旌元师遗风在:开篇提到“驻旌”,暗示着历史背景,表达了对曾经战斗过的元师的敬仰与怀念。
  • 击缶高人逸兴酣: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击缶的人生动鲜活,带出一种高兴的情感。
  • 水转巴文清溜急:水流的急促,与巴地区的文化相结合,暗示着诗人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流动。
  • 山连蒙岫翠光涵:山的延绵与翠色交织,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转巴文”,将水流与文化相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体现了唐诗的工整与美感。
  • 意象:通过“水”、“山”、“缶”等意象,构建出富有层次感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境界和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流动与变化,代表生命的活力。
  • :象征稳重与永恒,代表自然的伟大与宁静。
  • :象征文化与艺术,代表生活的乐趣与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张祎所描绘的“高人”是指什么?
    A. 武将
    B. 诗人
    C. 音乐家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击缶”是一种__
    答案:乐器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巴文”与水流无关。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张祎的《题击瓯楼》更加强调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饮酒的快意。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出唐诗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留诗 其二 留诗 留诗 道士 登科 寒食 庐山折桂一枝 灵隐天竺寺门 题冷翠谷道者庵 寄湖口茶局臧尚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问花访柳 玉骨冰姿 法灸神针 鹿字旁的字 私起 包含桓的词语有哪些 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席地而坐 此问彼难 叠见层出 斗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短岁 令人羡慕 卓行 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