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0:4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0:40:32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 其二
(王安石)
篁竹荒茅五亩馀,
生涯山蕨与泉鱼。
家贫殖货羞端木,
乡里传书比仲舒。
白日忆君聊远望,
青林嗟我似逃虚。
春风渺渺乌塘尾,
漫得东来一纸书。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生活境况与思乡之情。诗人生活在一片荒凉的竹林和茅草地上,种植着五亩的土地,日常生活主要依靠山中的蕨菜和泉水里的鱼。由于家境贫困,他感到在朋友面前无颜展示自己的财物,就连乡里人传书的方式也不及仲舒那样有名。白天想着你,遥望远方的你,心中感到惆怅。青翠的树林让我感到仿佛在逃避生活的虚无。春风轻轻地吹过乌塘的尾部,偶尔会收到你从东边寄来的信。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之,晚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以推行新法而闻名,并在文学上以诗、词、文俱佳,尤其以古诗见长,风格简练清新,情感真挚。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与友人吴彦珍的通信中,反映了他在贫困中对友人的思念与寄托。诗中渗透出他对故乡的留恋和对生活的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友谊的珍视。
王安石的这首诗通过对自身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篁竹荒茅五亩馀”一句,开篇便以简单的自然景象勾勒出诗人的生活环境,暗示生活的简陋与艰苦。紧接着用“生涯山蕨与泉鱼”描绘了他依靠自然维持生计的情景,展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
而“家贫殖货羞端木”则反映出诗人对物质贫乏的无奈与自卑,暗示他在生活的重压下对财富的渴望却又羞于承认。而“乡里传书比仲舒”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他虽贫困但仍然希望能与友人保持联系,体现出友情的珍贵。
最后两句“春风渺渺乌塘尾,漫得东来一纸书”,以春风的轻柔和乌塘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尽管身处困境,他仍然期待着友人的来信,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景象的真实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即便在困境中也希望保持联系和寄托希望的情感基调。
王安石的“家贫殖货羞端木”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哪一句描写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仲舒”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王安石的《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在艰难生活中对友情和希望的渴望。王安石的诗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展现了对国家与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焦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