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行香子·舟宿兰湾》

时间: 2025-04-26 15:01:36

诗句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送春归、客尚蓬飘。

昨宵谷水,今夜兰皋。

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料芳悰、乍整还凋。

待将春恨,都付春潮。

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36

原文展示:

行香子·舟宿兰湾
作者: 蒋捷 〔宋代〕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离去和对春天的留恋。樱桃已经红了,芭蕉已然变绿。送走春天的客人正如浮云般飘荡。昨夜的谷水依旧淙淙流淌,今夜的兰湾依然宁静。可惜天上的云朦胧,微风轻柔,细雨潇潇。笙声如银字般悦耳,心中香气袅袅升起。想要整理那芳香,却又似乎重新凋零。等到春天的怨恨,都交给春潮去带走。经过窈娘的堤岸,秋娘的渡口,泰娘的桥。

注释:

  • 樱桃: 一种果实,象征春天的开始。
  • 芭蕉: 代表夏天的到来。
  • 送春归客: 送走春天的游子,表达对春天的依恋。
  • 兰湾: 指兰花生长的水湾,象征幽雅和宁静。
  • 云溶溶: 形容云雾缥缈的状态。
  • 风淡淡,雨潇潇: 描绘一种清新细腻的自然景象。
  • 银字笙调: 指笙声如银色般清脆动人。
  • 心字香烧: 形容心中情感如香气般袅袅升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捷,字景星,号忻斋,南宋词人,擅长小令,风格清丽,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表现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行香子·舟宿兰湾》是一首细腻动人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深切怀念与对自然美的敏感。词的开头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来描绘春天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春意盎然的画面。随着春天的离去,词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不舍。

整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温柔而又忧伤的情感基调。诗中“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轻柔的氛围,仿佛春天的气息依然在流淌。后半部分则通过“待将春恨,都付春潮”,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现象相结合,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无奈与感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春天的到来,樱桃和芭蕉的色彩变化。
    • “送春归客尚蓬飘”:送走春天的游子,象征着春天的离去。
    • “昨宵谷水,今夜兰皋”:自然景色的延续,表现对春天的依恋。
    • “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春天的气息。
    •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音乐与香气的结合,表现内心的情感。
    • “待将春恨,都付春潮”:将离愁与春潮相连,表达无奈的情绪。
  • 修辞手法:

    • 比喻: “银字笙调”将音乐比作银色,形象生动。
    • 拟人: “春恨”赋予春天情感,增加了词的情感深度。
    • 对仗: “送春归客尚蓬飘”与“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微妙,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樱桃与芭蕉: 代表春夏交替的自然变化,象征生命的轮回。
  • 谷水与兰皋: 水的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兰皋则代表宁静与美好。
  • 春恨: 体现了对春天的情感依恋与无法割舍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蒋捷
    • D. 陶渊明
  2. 诗中提到的“春恨”是指什么?

    • A. 对春天的喜爱
    • B. 对春天离去的无奈
    • C. 对夏天的期待
    • D. 对秋天的向往
  3. 诗中“银字笙调”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颜色
    • B. 音乐
    • C. 香气
    • D. 风景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蒋捷的《行香子》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注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古诗词鉴赏指南》

赏析

  此词作于漂泊旅途,抒思乡思亲之情。   上片写旅途艰辛。起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描写春末夏初的特色鲜明的景物,暗示季节变化,流光抛人。“送春归,客尚蓬飘”两句承上转折,感慨春归人未归。“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具体落实“蓬飘”二字,“昨宵”、“今夜”在时间上连续,“谷水”、“兰皋”在地点上变换,时间的连续与地点上的变换,正见出词人漂泊旅途的辗转流离,居无定所。“奈”字领起,“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三组叠字排句,蝉联而下,慨叹阴晴不定,风雨萧瑟的天气,更增添旅途漂泊的困顿艰辛。   下片抒旅途乡思。“银字”二句,是关于往昔的回忆也是关于未来的想像,风中飘蓬般流徙的词人,对焚香调笙的恬适家居生活,有着起乎寻常的强烈心理期待。他知道,这种期待也是家人共有的。“料芳悰,乍整还调。”即以客代主,透过一层,想像家人盼归乍喜的复杂心情。这样翻来覆去的想着,心中的离愁别恨越酿越浓,越来越多了,水上漂泊的词人,准备把这满腹的“春恨”、一股脑儿“都付春潮”,借一江春水把“春恨”冲淡、流走,这是无奈之际触景生情的消解办法。结句连用三个水上地名,回应上片的“客尚蓬飘”,形象地展示词人的不停漂泊和归心似箭。女性化的地名,也透漏了思乡的词人某种特定的心理诉求。   这首词和《一剪梅·舟过吴江》中所写的内容基本相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秋娘渡、泰娘桥”等,都是《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句子意象,拿到这里再次使用,但表现效果似有不同,尤其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句,用为《一剪梅·舟过吴江》的结句,是整首词情的凝聚,给人的印象饱满而鲜明;放在这首《行香子》起句的位置上,感觉并不特别醒目。可见名句一旦和原作的剥离,艺术魅力也会稍打折扣。这就像北宋晏殊《浣溪沙》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况一样,“无可奈何”两句,也曾初晏殊再次用为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的腹联,在原作本中是“音调谐婉,情致缠绵”的千古名句,写入七律初认为“气格纤弱”,并不见佳(张宗橚《词林纪事》)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泂酌亭诗?并引? 仆领贡举未出钱穆父雪中作诗见及三月二十日 满庭芳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其三 中山松醪寄雄州守王引进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溪在庐山下。) 赠李兕彦威秀才 和陶拟古九首 闻洮西捷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鸡飞狗窜 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怏怏不悦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心劳政拙 连枝分叶 羽字旁的字 合式 酿酝 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玉脉 微生物学 火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系心 一年一回 西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