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

时间: 2025-04-30 09:45:50

诗句

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

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

未佩兰犹小,无丝柳尚新。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

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5:50

原文展示: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
作者:李世民(唐代)

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
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
未佩兰犹小,无丝柳尚新。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
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

白话文翻译:

回到宫中游览这福地,极目远望,享受这美丽的清晨。
梵钟响起两声,法轮在阳光下缓缓转动。
宝殿遥远地沐浴在露水中,天花似乎就在脚下绽放春光。
还未佩带的兰花依然娇小,柳树尚且没有丝缠绕,仍然是新鲜的样子。
圆润的光辉洒在月殿上,碎影在风中竹林间游荡。
对此,我留有许多思绪,超然于世俗的尘嚣之外。

注释:

字词注释:

  • 回銮:指帝王返回宫殿的仪式。
  • 梵钟:佛教寺庙中用的钟。
  • 法日:指佛法之光,如同太阳般普照。
  • 宝刹:珍贵的寺庙。
  • 天花:指天上的花,象征美好和吉祥。
  • 未佩兰:未佩戴的兰花,象征纯洁和自然。
  • 圆光:圆形的光辉,常指月光。
  • 碎影:影子破碎、斑驳的样子。
  • 超然离俗尘:超越世俗的纷扰和尘世的喧嚣。

典故解析:

  • 梵钟法日: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表现出诗人对佛法的尊敬和向往。
  • 兰花:古代诗词中常用作高洁、清雅的象征。
  • 天花:寓意美好的事物,也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史称唐太宗。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创了贞观之治。他的诗词创作多反映了他对国家、民生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世民出游并拜访大兴国寺之际,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欣赏,体现了他在繁忙政务之余对自然和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是一首体现李世民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的佳作。整首诗围绕“游”和“留”的主题展开,表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所引发的思考与感悟。诗中通过清晨的美景、寺庙的庄严、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世界。

开篇“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即点明了场景与情境,作者回到福地,观赏清晨的美丽,传达出一种愉悦与轻松的心情。接着“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则运用佛教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中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如“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暗示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最后,诗人以“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结束,表明了他在美景与佛教文化的触动下,心灵得到升华,超脱于世俗的纷扰,彰显了诗人的哲理思考与人生观。这种超然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也赋予了诗歌更深的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銮游福地”:表示回到皇宫,游览这福地,暗含皇权的责任与对美景的享受。
  • “极目玩芳晨”:极目远望,享受清晨的芬芳,体现出一种悠闲和愉悦。
  • “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钟声的交错与法理的传递,暗示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启迪。
  •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描绘寺庙的美丽与春天的气息,传达自然与宗教的和谐。
  • “未佩兰犹小,无丝柳尚新”:兰花与柳树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光影交错,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思绪涌现,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超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法日转双轮”,以“日”比喻佛法的光辉,展现了深刻的哲理。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与佛教意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超然的思想,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佛教文化的尊崇,体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位皇帝在繁忙政务之外,向往朴素与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福地:象征着安宁与和谐的环境。
  • 梵钟:代表着宗教的庄严与智慧。
  • 宝刹:象征着宗教的神圣与美丽。
  • 兰花:高雅与纯洁的象征。
  • 天花:美好、吉祥的象征。
  • 月殿风筠:暗示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回銮”指的是什么? A. 归乡
    B. 返回宫殿
    C. 出游
    D. 祭祀

  2. 诗中“未佩兰犹小”表现了什么意象? A. 高洁
    B. 新鲜
    C. 成熟
    D. 美丽

  3.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中,“碎影”指的是什么? A. 光的变化
    B. 风的声音
    C. 影子的运动
    D. 水的流动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写自然与宁静之美。
  • 杜甫的《望岳》:展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人对自然的感悟。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放气质,而王维则展现出细腻的情感与宁静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世民与唐代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张明府游溇水亭 东湖二首 伤友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竹联句 凉公从叔春祭广利王庙 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 金塘路中 薛侍御处乞靴 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哭郴州王使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豕字旁的字 议论纷错 符吏 包含瑕的成语 包含友的词语有哪些 视如畏途 质疑 靡货 西字头的字 仰屋着书 精雕细刻 白字旁的字 有情 肺脏 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史鱼之俦 耳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