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2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25:45
原文展示:
民牛多疫死 杨亿 〔宋代〕
南海逸风如失性,东吴喘月不逢医。 一元祀典古所重,九谷民天命在斯。 真相柅车宁致问,族庖更刃亦焉施。 炎神厉鬼争为虐,渡虎消蝗复是谁。
白话文翻译:
南海的狂风仿佛失去了本性,东吴的牛群因酷热而喘息却无医可寻。 古代重视的祭祀仪式,九谷是百姓的天命所在。 真正的良医如同被阻的车轮难以寻觅,普通的厨师更换刀刃也无济于事。 炎热的神灵和凶猛的鬼怪争相作恶,谁能像渡过虎口、消除蝗灾那样拯救我们?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反映了当时牛疫流行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牛疫流行,给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描绘了牛疫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诗中“南海逸风如失性”和“东吴喘月不逢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灾害和疫病的无情,而“一元祀典古所重,九谷民天命在斯”则强调了农业生产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后两句“真相柅车宁致问,族庖更刃亦焉施”和“炎神厉鬼争为虐,渡虎消蝗复是谁”则表达了对良医难寻和灾害无法控制的无奈,以及对克服困难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牛疫流行的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诗歌描绘了牛疫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表达了对良医难寻和灾害无法控制的无奈,以及对克服困难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南海逸风如失性”比喻的是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牛疫 C. 祭祀仪式 D. 农业生产
诗中“东吴喘月不逢医”表达了什么? A. 牛疫的严重 B. 医疗资源的匮乏 C. 祭祀仪式的重要性 D. 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诗中“一元祀典古所重”强调了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牛疫 C. 祭祀仪式的重要性 D. 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诗中“真相柅车宁致问”比喻的是什么? A. 良医难寻 B. 普通的治疗方法无效 C. 自然灾害 D. 牛疫
诗中“炎神厉鬼争为虐”比喻的是什么? A. 自然灾害和疫病 B. 良医难寻 C. 普通的治疗方法无效 D. 祭祀仪式的重要性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