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8:41
原文展示:
天边心胆架头身,
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
不知谁是解绦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鹰在架子上,虽然心中渴望飞翔,但却没有理由去飞。它想要一飞冲天,然而最终却不知道是谁在为它解开束缚的绳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鹰”常常象征着自由、力量和追求远大理想的精神。鹰在古代文学中常与勇敢和高远的志向相联系。
作者介绍:
崔铉,唐代诗人,字义阳,号少游,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5年。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与自然景物,情感真挚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观察一只鹰时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写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现实有关,诗人或许对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有着深刻的体会。
《咏架上鹰》以鹰为主题,探讨了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矛盾。诗中,鹰在架上安静地栖息,心中却充满了飞翔的渴望。这种渴望不仅是对天空的向往,更是对理想的追求。然而,它却被束缚在架子上,失去了飞翔的机会,这种情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诗的前两句描绘鹰的姿态和内心情感,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对比。虽然鹰有着一身的力量和无畏的精神,但却被现实的束缚所限制。这种矛盾的情感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中提到的“解绦人”,则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究竟是谁能够帮助我们摆脱束缚,实现理想?
整首诗通过鹰的形象,寓意深远,表达了对自由、理想和人生的思索。崔铉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由与束缚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通过鹰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飞翔的渴望和对解放的期待,反映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的“解绦人”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崔铉的《咏架上鹰》和王之涣的《登高》都描绘了高远的理想与追求。前者通过鹰的形象展现对自由的渴望,后者则通过高山的描写表达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思考,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