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陶朱公知子》

时间: 2025-05-07 07:14:05

诗句

见苦惜家难赎死,阿翁先见已如神。

曾家老母尤能事,自信参儿不杀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4:05

原文展示:

见苦惜家难赎死,阿翁先见已如神。曾家老母尤能事,自信参儿不杀人。

白话文翻译:

看到儿子受苦,心疼家中的困境,难以赎回他的死罪,但阿翁(指陶朱公)早已预见这一切,如同神明一般。曾家的老母亲尤其能干,她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孙子(参儿)并没有杀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见苦:看到儿子受苦。
  • 惜家:心疼家中的困境。
  • 难赎死:难以赎回他的死罪。
  • 阿翁:指陶朱公,古代著名的智者和商人。
  • 先见:预见。
  • 如神:如同神明一般。
  • 曾家老母:指曾参的母亲,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以孝顺闻名。
  • 尤能事:尤其能干。
  • 自信:自信地认为。
  • 参儿:指曾参的孙子。
  • 不杀人:并没有杀人。

典故解析:

  • 陶朱公: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后隐居经商,成为富商,号陶朱公,以智谋著称。
  • 曾家老母:指曾参的母亲,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以孝顺闻名。曾母在历史上以智慧和果断著称,曾有“曾母投杼”的典故,表明她对儿子的信任和果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诗画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陶朱公和曾家老母的故事,展现了智慧和信任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陶朱公和曾家老母的故事,探讨了智慧和信任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陶朱公的预见和曾母的自信,都体现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和果断。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智慧和信任的力量。陶朱公的预见如同神明,显示了他的超凡智慧;而曾家老母的自信,则体现了她对家人的深切信任和坚定信念。这两个人物的形象,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诗中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通过他们的故事,诗人传达了一个信息:在困境中,智慧和信任是克服困难、维护家庭和谐的重要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见苦惜家难赎死”,描绘了家庭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痛苦,难以赎回亲人的死罪。
  • 第二句“阿翁先见已如神”,通过陶朱公的预见,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超凡的洞察力。
  • 第三句“曾家老母尤能事”,强调了曾母的能干和智慧,她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 第四句“自信参儿不杀人”,表达了曾母对孙子的深切信任,坚信他没有犯下杀人之罪。

修辞手法:

  • 比喻:“阿翁先见已如神”中的“如神”,将陶朱公的预见能力比喻为神明,强调了他的超凡智慧。
  • 对比:通过陶朱公和曾家老母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和信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智慧和信任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通过陶朱公和曾家老母的故事,诗人强调了在困境中,智慧和信任是克服困难、维护家庭和谐的关键。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苦:描绘了家庭在面对困境时的痛苦和无奈。
  • 家:象征着温暖和安全的避风港。
  • 神:象征着超凡的智慧和洞察力。
  • 自信: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深切的信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阿翁”指的是谁? A. 陶朱公 B. 曾参 C. 孔子 D. 范蠡

  2. 曾家老母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样的特质? A. 无知 B. 能干 C. 懒惰 D. 自私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战争 C. 智慧和信任 D. 财富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曾母投杼》:讲述了曾母在儿子曾参被误解时,果断地投杼以证明儿子的清白,展现了母亲的智慧和信任。

诗词对比:

  • 《陶朱公知子》与《曾母投杼》:两首诗都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探讨了智慧和信任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史记》:司马迁所著,其中记载了陶朱公和曾参的历史故事,可以作为了解这些人物的参考资料。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长亭晚送 鹧鸪天 其二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更漏子 临江仙·长爱碧栏干影 阮郎归·粉痕闲印玉尖纤 临江仙 其四 生查子 减字木兰花 其三 虞美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绪恍惚 秦楼月 包含恫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咤的词语有哪些 癶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拐弯抹角 聿字旁的字 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鞭辟着里 内扇 严父慈母 面誉背毁 阳岫 鼓栏 彐字旁的字 毛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