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金白庵 其二》

时间: 2025-07-30 20:41:23

诗句

一个蒲团一老身,莲心清净不知尘。

更将莲舌话生灭,点断冥冥过世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0:41:23

原文展示:

寄金白庵 其二 沈周 〔明代〕 一个蒲团一老身,莲心清净不知尘。 更将莲舌话生灭,点断冥冥过世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一位老人坐在蒲团上,心境如莲花般清净,不受尘世烦扰。他以莲花般的舌尖谈论生死轮回,指引迷茫的世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蒲团:用蒲草编成的坐垫,常用于禅修。
  • 莲心:比喻清净无染的心境。
  • 莲舌:比喻说话清晰、有智慧。
  • 生灭:佛教术语,指生死轮回。
  • 点断:指引、启发。
  • 冥冥:迷茫、不清楚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莲心清净:佛教中常用莲花比喻清净无染的心境,源自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诗画风格清新自然,多表现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此诗可能是在隐居生活中,对清净心境的向往和对世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 沈周在晚年隐居苏州,过着清静的生活,此诗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对清净心境的追求和对世人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心境的向往和对世人的关怀。诗中“蒲团”和“老身”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简朴,而“莲心清净不知尘”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清净无染。后两句通过“莲舌话生灭”和“点断冥冥过世人”,表达了诗人以智慧和慈悲心指引迷茫世人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佛教修养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个蒲团一老身”: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简朴,蒲团是禅修的坐垫,老身则指诗人自己。
  2. “莲心清净不知尘”:比喻诗人内心的清净无染,不受尘世烦扰。
  3. “更将莲舌话生灭”:比喻诗人以智慧和清晰的言辞谈论生死轮回。
  4. “点断冥冥过世人”:表达了诗人以智慧和慈悲心指引迷茫世人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莲心”和“莲舌”比喻清净无染的心境和智慧的言辞。
  • 拟人:将“莲舌”拟人化,赋予其说话的能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清净无染的心境,并以智慧和慈悲心指引迷茫的世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团:象征简朴的隐居生活。
  • 莲心:象征清净无染的心境。
  • 莲舌:象征智慧和清晰的言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莲心清净不知尘”中的“莲心”比喻什么? A. 清净无染的心境 B. 智慧的言辞 C. 简朴的生活 D. 隐居的环境

  2. 诗中“点断冥冥过世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追求清净无染的心境 B. 指引迷茫的世人 C. 谈论生死轮回 D. 隐居生活的简朴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心境的清净。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沈周的《寄金白庵 其二》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心境的清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而沈周的诗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清净和智慧的言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佛教与中国文学》:探讨佛教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诗中的佛教意象和思想。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示梅山宁老二首 寄喻叔奇丈二首 与叔骥父子别后怅然怀之三首 用前韵寄明叔 次韵和答斯远见过书所见 夜过王兆明 既绝湖得顺风顷刻已见弁山二首 呈衡州使君先生二首 步沈园 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馀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阳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诗十有二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秽骂 讴诵 惜墨若金 氏字旁的字 拗曲作直 黑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能争惯战 守身若玉 凶终隙末 士字旁的字 敢作敢为 生字旁的字 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潜遁幽抑 閑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