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5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56:06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忆家山似画,寒食后丽人行。
并缆系垂杨,褰帘却扇,细语闲评。
纵横竹炉茶椀,也当他斗酒听啼莺。
记得半塘烟柳,昔年曾伫狂生。
泠泠。归梦寄泉声,和醉拥倾城。
看袖拂乌丝,裙挥白练,薄负才情。
丁宁。莫催双桨,待月明清露下秦筝。
弹到秋江一曲,为谁红泪飘零?
忆起家乡的山如同画卷,寒食节后美丽的女子漫步其间。
她们在垂柳下系好船缆,掀起帘子,轻轻扇动,闲聊细语。
纵使竹炉与茶碗纵横摆放,也不妨与他们斗酒听莺啼。
记得那半塘的烟柳,往昔我曾在此伫立狂歌。
轻轻的,归来的梦寄托在泉水声中,醉意中拥抱倾城之美。
看那袖子轻拂乌黑的长发,裙摆如白练挥舞,薄薄的才情令人惋惜。
恳请你们,不要催促双桨,等到明月清露下我再弹秦筝。
弹奏那曲秋江,究竟为谁泪水飘零?
作者介绍:
顾贞观,清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见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美和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往昔的追忆,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感慨。
《木兰花慢》是一首充满乡愁与怀旧情绪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现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开篇以“忆家山似画”引入,画面生动,展现了家乡的秀美。寒食节的意象进一步增强了节令的氛围,诗人在此时想起往昔的岁月,情感愈发深沉。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女子于柳下游玩的场景,生动而细腻。在对话与欢笑中,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惬意。然而,诗人又不禁感慨自己才华的未能施展,似有一丝遗憾。这种对比让整首词更显层次感,情感也更加复杂。
结尾部分,诗人以“莫催双桨,待月明清露下秦筝”表达了他对音乐与宁静的向往,最后的“为谁红泪飘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这首词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短暂和自我才华未能施展的惋惜。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答案:B
诗人对过去的情感是?
A. 满足
B. 怀念与惋惜
C. 忽视
答案:B
“莫催双桨,待月明清露下秦筝”中的“秦筝”指的是什么乐器?
A. 古琴
B. 吉他
C. 古筝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木兰花慢》这首词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