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9:43
木兰花慢 其三 花下美人
作者: 徐石麒 〔明代〕
是天公分付,教紫翠,伴芳姿。
每采馥临风,怡寒吸露,引步迟迟。
殷然探梅消息,傍雨檐拣遍两三枝。
赚得金蜂玉蝶,联翩追趁多时。
可怜芳径独寻诗。岂料有人知。
但繁绿侵眉,斜红绕脸,望里参差。
遣莺问他心事,到春风闹处怎生支。
拾取梦魂归去,飞红散作相思。
这段诗歌中,诗人感叹自然之美由上天分配给美人,伴随着娇艳的花姿。每当她采摘芬芳的花香,微风轻拂,寒露沁人,脚步也不自觉放慢。她殷切地探听梅花的消息,雨檐旁边精心挑选几枝花朵。金色的蜜蜂和玉色的蝴蝶飞舞追逐,热闹多时。可怜的是,独自寻觅花径的她,竟无人知晓自己的心情。繁密的绿叶侵扰着她的眉梢,斜红的花瓣缠绕着她的脸庞,远望时呈现出参差的美态。于是,她遣送黄莺去询问他的心事,春风中喧闹的情景,究竟要如何应对。她拾起梦中的魂魄归去,那飞舞的花瓣也化作了相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常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暗示诗人对内心情感的追求和对美好的期待。
作者介绍: 徐石麒,明代著名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细腻,常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结合,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风气开放,为文人提供了更多表达个人情感的空间。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与美人的心情,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美与情感的向往。
《木兰花慢 其三 花下美人》展现了徐石麒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体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花朵美丽的赞美以及对爱慕之情的渴望。诗中“是天公分付,教紫翠,伴芳姿”一开头,便设置了一个优雅的场景,仿佛上天将美丽的花草和美人一同赐予人间,形成一种和谐美好的图景。
接着,诗人描绘了美人在花间徘徊的情景,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她采花的动作与心情,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了孤独与渴望的情感,美人在芬芳的花径中独自寻诗,却又无人知晓内心的思绪。繁绿的树叶和斜红的花瓣既是自然的装点,也象征着她心中的隐秘情感,增添了一份惆怅。
最后,诗中“遣莺问他心事”一语,表现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与疑惑,诗人通过黄莺的传递,展现了对爱恋的期盼与无奈。整首词在清丽的意象中交织着深邃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展现了徐石麒深厚的词人功力和对情感的细腻捕捉。
逐句解析:
是天公分付,教紫翠,伴芳姿。
上天将美丽的花草赋予了美人,她们的美丽如花般绚烂。
每采馥临风,怡寒吸露,引步迟迟。
每当她在微风中采摘花香,寒露沁人心脾,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
殷然探梅消息,傍雨檐拣遍两三枝。
她殷切地探听梅花的消息,在雨檐旁细心挑选几枝花朵。
赚得金蜂玉蝶,联翩追趁多时。
吸引了金色的蜜蜂和玉色的蝴蝶,热闹地追逐着,嬉戏于花间。
可怜芳径独寻诗。岂料有人知。
可怜她独自一人在芳香的小径上寻求诗意,竟然没有人了解她的心情。
但繁绿侵眉,斜红绕脸,望里参差。
繁密的绿叶侵扰着她的眉梢,斜红的花瓣缠绕着她的脸庞,显得美丽而又迷离。
遣莺问他心事,到春风闹处怎生支。
她派遣黄莺去询问他的心事,在春风喧闹之中,究竟该如何应对。
拾取梦魂归去,飞红散作相思。
她拾起梦中的思绪归去,那飞舞的花瓣仿佛化作了她的相思。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花与美人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间情感的赞美与思考,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翠”主要指什么?
诗人用“金蜂玉蝶”来形容什么?
诗中的美人独自寻诗,最终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石麒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情感的细腻思考,但徐石麒的风格更侧重于外在情景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
推荐书目:
这些书目可以为深入理解徐石麒的作品及其背景提供良好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