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2:17
桓公北伐至孤竹,
武帝东巡礼岱宗。
大帻神人谁复识,
羽衣仙子竟难逢。
游谈遂化燕齐俗,
豪侠尚传王霸踪。
况是边风好驰射,
居民不复力耕农。
桓公北伐时抵达孤竹,
汉武帝东巡时拜访岱宗。
那位披戴大巾的神人如今还有谁能识得,
那位穿羽衣的仙子却难以相逢。
游谈之间,习俗已化为燕齐之风,
豪杰之士仍然传颂着王霸的踪迹。
更何况边地的风光适合驰骋和射猎,
居民们已不再辛勤耕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洪良浩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清朝时期。他的诗作常以历史题材为主,风格清新而有深度,善于将历史与现实结合。
创作背景:
《入关杂咏》创作于清代,正值清朝统治逐渐稳固的时期。诗中反映了当时边疆的军事活动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关注。
这首诗以桓公北伐和汉武帝东巡为引子,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错。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开头两句提到的桓公和武帝,象征着古代的英明君主,他们的事迹在历史上被广泛传颂。而之后的“大帻神人”和“羽衣仙子”则展现出一种对神秘的追求,带有怀旧的情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诗人指出游谈的风俗逐渐趋向于燕齐之俗,意味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被淡化。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居民不再耕种,而是沉迷于狩猎,反映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整首诗在历史的回顾中带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传递了对逝去辉煌的追忆和对当下社会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传达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与对现代生活的忧虑,展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桓公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A. 发展农业
B. 扩张领土
C. 进行贸易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羽衣仙子象征什么?
A. 日常生活
B. 理想与追求
C. 战争与武力
答案:B
诗中“居民不复力耕农”表达了什么?
A. 农民的富裕
B. 社会经济的变化
C. 农业的发展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洪良浩的《入关杂咏》与王维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者都涉及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但洪良浩更注重社会变迁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洪良浩《入关杂咏 其一》的全面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理解与欣赏这首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