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1:08
明月松间出,危楼独自看。
泉声当暮急,山色入秋寒。
白雪先声在,青箱世业难。
葛衣寥落甚,沾臆泪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明亮的月光透过松树洒落,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上观看。傍晚时分,泉水的声音显得格外急促,山的景色也显得寒冷。雪的前兆已经出现,世间的事业却难以维持。诗人身穿葛衣,感到十分凄凉,泪水沾湿了栏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但“白雪”与“寒”相呼应,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感情的影响。
作者介绍: 李潆,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夜,诗人身处高楼,面对明月和秋景,内心涌动着感伤和孤独之情,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世事艰难的思考。
《秋夜白雪楼有感》一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开篇即用“明月松间出”描绘了清冷的夜空,月光透过松树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危楼独自看”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站在高楼之上,俯瞩四方,却只剩下寂寞的身影。
泉水在傍晚时分的急促声响,似乎也在催促诗人思考生命的意义,而“山色入秋寒”则透出一丝凄凉,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萧瑟和人世的无常。接下来的“白雪先声在”,暗示冬天的来临,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和事业的艰难,给人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感觉。
最后两句“葛衣寥落甚,沾臆泪阑干”,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推向高潮,葛衣象征着贫困,泪水沾湿了栏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与痛苦。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李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孤独和贫困的深刻体验,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明月松间出”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泉声当暮急”中的“急”字表达了什么?
诗中“葛衣”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