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1:52
月之四日至南陵大雨江边之圩已有没者入鄱阳境中山田乃以无雨为病偶成一章呈王龟龄
——张孝祥
圩田雨多水拍拍,
山田政作龟兆拆。
两般种田一般苦,
一处祈晴一祈雨。
去年水大高田熟,
低田不收一粒谷。
只今万钱籴一斛,
浙西排门煮稀粥。
圣神天子如尧汤,
曰雨而雨旸而旸。
天公广大岂有意,
尔自作孽非天殃。
在四月的月光下,我来到南陵,江边的圩田已经被大雨淹没,甚至有些田地已经进入了鄱阳境内。中山的田地因为缺雨而遭受病害,偶然作此诗呈给王龟龄。
圩田由于雨水太多而水淹得满满的,山田却因干旱而象征着龟兆(表示丰收的预兆)被拆毁。两种种田的方式都很苦,一方祈求晴天,一方又希望下雨。
去年水多,高田的稻谷丰收,而低田却一粒谷都没有。今年却要花费万钱才能购买一斗粮食,浙西的排门里只能煮稀粥。
圣明的天子如同尧舜那样,呼唤降雨便下雨,呼唤天晴便天晴。天公如此广大,难道真有意图吗?这都是你们自己作孽,绝非天降的祸害。
张孝祥(生年不详-约1124年),字子常,号用之,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婉约和豪放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并常反映人间疾苦。
此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农民在自然灾害、政治腐败和经济困境中苦苦挣扎,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及对天命无常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写南陵的田地境况,生动地表现了自然对农民生计的影响。诗中通过对比圩田和山田的不同境遇,揭示了自然灾害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困扰。诗人以“圩田雨多水拍拍,山田政作龟兆拆”开篇,直接把读者带入了雨水泛滥和干旱缺水的矛盾状态,展现出种田的艰辛。
此外,作者通过“去年水大高田熟,低田不收一粒谷”的描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不可预测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万钱购粮的现状,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经济危机,表达了对农民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注。
最后,诗人以“尔自作孽非天殃”总结,表达了对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指出自然灾害并非完全由天意所致,更多是由于人类的行为造成的。这一深刻的反思,使得全诗不仅仅是对眼前困境的感慨,更是对人类活动与自然法则关系的深刻洞察。
全诗通过对农田遭遇自然灾害的描写,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苦恼,反映了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引发对人类行为与自然规律关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圩田”主要指什么?
诗中“尔自作孽非天殃”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二者都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但张孝祥的作品更多地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政治动荡对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