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生查子》

时间: 2025-05-07 07:03:58

诗句

三两信凉风,七八分圆月。

愁绪到今年,又与前年别。

衾单容易寒,烛暗相将灭。

欲识此时情,听取鸣蛩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3:58

生查子

作者: 莫仑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三两信凉风,七八分圆月。
愁绪到今年,又与前年别。
衾单容易寒,烛暗相将灭。
欲识此时情,听取鸣蛩说。

白话文翻译:

几阵凉风吹来,几分明月高悬。
今年的愁苦,又与前年离别。
被褥单薄容易感到寒冷,烛光忽暗即灭。
若想知道此时的心情,听听那蝉鸣的低语。

注释:

  • 三两信凉风:形容微凉的秋风,"三两"指数量不多,给人轻柔的感觉。
  • 七八分圆月:指明亮的月亮,"七八分"形容圆月的形态,暗示着秋季的夜晚。
  • 愁绪到今年:表达了诗人对往年愁苦的回忆。
  • 衾单容易寒:被褥单薄,容易感到寒冷,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 烛暗相将灭:烛光逐渐变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沉重。
  • 鸣蛩:指秋蝉,常被用来表达孤独和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深层的情感,符合古诗中常见的以物寄情的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莫仑,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情的表达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秋冬的景象,常蕴含个人的感伤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生查子》创作于秋冬交替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往年愁苦的追忆,以及对孤独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生查子》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情景。开头的“凉风”和“圆月”勾勒出清冷的秋夜氛围,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愁苦。接下来的两句则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情感的沉重,诗人不仅回忆起往年的愁绪,还感受到如今的寒冷与孤独。最后一句更是引人深思,若想理解此时的情感,唯有倾听那秋蝉的鸣叫。这种对比手法,不仅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也让人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孤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两信凉风:通过微风的描写,暗示季节的变换与内心的凉意。
  2. 七八分圆月:圆月象征着团圆与思念,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3. 愁绪到今年,又与前年别:诗人对过去的惆怅与现在的孤独形成对比。
  4. 衾单容易寒,烛暗相将灭:生活的单薄与心情的暗淡,反映出内心的苦闷。
  5. 欲识此时情,听取鸣蛩说:诗人将情感寄托于自然,通过秋蝉的鸣叫传达心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凉风”、“圆月”比喻诗人的孤独与愁苦。
  • 拟人:将秋蝉的鸣叫赋予情感,暗示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衾单容易寒,烛暗相将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过去的追忆、对孤独的思考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深深的愁绪与无奈,折射出人对情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风:象征秋天的到来,也暗示内心的凉意。
  • 圆月:象征团圆与思念,暗示对往年的回忆。
  • 烛光:代表生活的光亮与希望,逐渐暗淡则暗示情绪的低落。
  • 鸣蛩:秋蝉的鸣叫,象征孤独与思绪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 A. 雨、雪
    • B. 风、月
    • C. 花、鸟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愤怒
  3. “衾单容易寒”中“衾单”指的是什么?

    • A. 被褥
    • B. 衣服
    • C. 食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孤独和思念,但更加细腻柔情。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更为开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幽州雪霁翰林诸公分韵得明字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五 幽州歌 金陵 秋日酬王昭仪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七 永康军 月夜拟李陵诗传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七 忆王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帘窥壁听 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言在先 寸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贼结尾的成语 庠学 楚弓楚得 槽车 皂雕旗 貂不足,狗尾续 须眉巾帼 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絶口 至字旁的字 包含抬的成语 热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