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1:19
《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
早岁慕五岳,尝为尘机碍。
孰知天柱峰,今与郡斋对。
隐嶙抱元气,氤氲含青霭。
云崖媚远空,石壁寒古塞。
汉皇南游日,望秩此昭配。
法驾到谷口,礼容振荒外。
焚柴百神趋,执玉万方会。
天旋物顺动,德布泽滂霈。
讲武威已耀,学仙功未艾。
黄金竟何成,洪业遽沦昧。
度世若一瞬,昨朝已千载。
如今封禅坛,唯见云雨晦。
长望哀往古,劳生惭大块。
清晖幸相娱,幽独知所赖。
寒城春方正,初日明可爱。
万殊喜阳和,余亦荷时泰。
山色日夜绿,下有清浅濑。
愧作拳偻人,沈迷簿书内。
登临叹拘限,出处悲老大。
况听郢中曲,复识湘南态。
思免物累牵,敢令道机退。
瞒然诵佳句,持此秋兰佩。
年轻时我向往五岳,常常被世俗的琐事所困扰。谁曾想到,今天我能与天柱峰相对而望。峰峦隐藏,蕴藏着元气,雾气氤氲,青色的云霭环绕。云崖对着远空,石壁冰冷而古老。汉皇南巡的那一天,我在这里遥望,心中感叹。皇驾到达谷口,礼仪在荒野中振奋。焚柴的烟雾吸引了百神,执持玉器的人们齐聚万方。天旋地转,万物顺应,德泽如雨滂沱。军事威震已显,修习仙道的功夫尚未完成。黄金再多又有什么意义,伟大的事业迅速湮灭。人生如瞬间,昨日已是千年。如今的封禅坛,只见云雨朦胧。长久的眺望让我哀叹往昔,辛劳的生活让我对大自然感到羞愧。清晨的阳光让我感到幸福,幽独的我知道依赖何处。寒城春正好,初升的太阳明亮可爱。万物欣喜于阳光和煦,我也沐浴在这个安泰的时光里。山的颜色日夜常青,山下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惭愧自己只是一介书生,沉迷于书卷之中。登高远望感叹自己受到拘束,出入的悲伤伴随着年老。更何况听到郢中曲,再次识得湘南的风采。思念摆脱物质的牵绊,敢让道理的机缘退却。默默地吟诵佳句,佩带着这秋天的兰花。
作者介绍:独孤及,唐代诗人,字子仪,因其高雅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期望和追求理想、宁静生活之际。目睹天灊山的壮丽景色,使他感慨万千,回忆往昔,抒发对个人命运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以天灊山的壮美景色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对五岳的向往,随后转向对天柱峰的描绘,展现出其巍峨的气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多次提及历史人物和事件,折射出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思索。他感叹人生如梦,过眼云烟,过去的辉煌和成就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渺小。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反思自己的现状,暗示自己在繁忙的书卷生活中迷失,感到惭愧和局限。最后,诗人以清晨的阳光和幽独的自我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峰与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感叹,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索。诗人在面对壮丽的自然时,感受到人事的渺小与短暂,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柱峰”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历史有怎样的感受?
诗中的“寒城春方正”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独孤及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历史思考,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和豪情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