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6:0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02:04
又牡丹阑,酴醾到花底清尊相属。春光留不住,尽临岐珍重,坠欢金谷。燕蹴英飞,莺呼客醉,何减当筵丝竹。东风多情甚,护残红一半,艳娇香足。奈禅榻閒心,锦城芳事,暗生枨触。春归休怨速。送春句还许年年续。且试问玄都新树。凝碧荒波,几乘除望中华屋。一片苍茫感,频伫立夕阳栏角。渐零落,贞元曲。弦涩孤调,空和啼鹃声促。梦余漫题小录。
又看那牡丹花凋零了,酴醾酒也已斟到花底。春光留不住,尽管在岐路上珍重,欢娱已坠入金谷。燕子在花间飞舞,莺鸟呼唤客人醉酒,何必在筵席上减弱丝竹的欢愉。东风情意绵绵,护着一半残红,妩媚而芬芳。可是我心中闲适,锦城的美事,暗中滋生触动。春天归去,别再怨恨它来得太快。送春的诗句还可以年年续写。且问问新树在玄都,凝望碧水荒波,几时能望到中华的屋宇。望着一片苍茫,常常在夕阳的栏杆旁伫立。渐渐凋零,贞元的曲调,弦音涩弱,空自和着啼鹃的声响。梦中漫笔的小记录。
作者介绍:夏孙桐,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独特观察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的社园聚会,目的在于抒发对春天的留恋与欢聚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大酺·社园饯春》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以及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又牡丹阑,酴醾到花底”一句,生动描绘了春天的花卉与宴饮的场景,仿佛让人置身于那花海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的“春光留不住,尽临岐珍重”则表现了对春天短暂生命的叹息,尽管如此,诗人依然珍惜那段时光。通过“燕蹴英飞,莺呼客醉”,诗人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传达出欢快的氛围。
而“奈禅榻閒心,锦城芳事”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在欢愉与惆怅之间游走,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感伤,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中提到的“酴醾”是什么?
诗人对春光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