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4:26
原文展示:
行到青天最上头,
蜀人争盾锦衣游。
谁知一夜北风恶,
吹起家山万斛愁。
白话文翻译:
走到青天的最高处,
蜀地的人们争相穿着华美的衣服游玩。
谁知道一夜之间北风凶恶,
将我家乡的万般愁苦吹起。
注释:
- 青天:指天空的最高处,象征着高处的地方。
- 蜀人:指的是来自蜀地(今四川省)的人民。
- 盾: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装饰性或象征性的物品,表现出一种炫耀的状态。
- 锦衣:华丽的衣服,这里暗示了富贵或社会地位。
- 北风恶:指北风的凶猛,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坏消息或困境。
- 万斛愁:形容愁苦的程度非常深重,"斛"是古代的容量单位,这里用来强调愁苦的积累。
典故解析:
- 蜀人:在古代文学中,蜀地常与繁华、美好相联系,诗人通过蜀人来引出对比,展现生活的对立面。
- 北风:在古代诗词中,北风常常被用来象征凶恶和不幸,暗示着自然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70-1120),字子贞,号贯云,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参与政治和文学活动。其诗风清新,常表现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作品中多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途中,结合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在自然与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展现了诗人在游历中看似欢快的表象与内心深处的忧愁之间的强烈对比。首句“行到青天最上头”描绘了诗人身处高处的自豪与快乐,仿佛置身于美好的天地之间。然而,紧接着“蜀人争盾锦衣游”则转向了对他人欢愉的观察,蜀人的奢华与游玩让诗人的孤独感愈加明显。最后两句“谁知一夜北风恶,吹起家山万斛愁”则是情感的急转直下,北风的恶劣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变故,诗人感受到家乡的愁苦,情绪愈加沉重,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于人事无常的深刻感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到青天最上头:描绘出诗人站在高处,享受着开阔的视野和自由的感觉。
- 蜀人争盾锦衣游:描写蜀地的人民盛装游玩,表面上看似繁华热闹。
- 谁知一夜北风恶:转折之句,突显出一种意想不到的变化,暗示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 吹起家山万斛愁:强调了北风带来的忧愁,表明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高处的自豪与北风带来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北风被形容为“恶”,赋予了自然现象以情感色彩。
- 夸张:“万斛愁”通过夸张手法表达了愁苦的深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游历的欢愉与家乡的愁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天: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代表着诗人的向往。
- 锦衣:象征着荣华富贵,表现出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浮华。
- 北风:代表着突如其来的变故和不幸,是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直接联系。
- 家山:象征着故乡,承载着诗人深厚的情感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诗中提到的“蜀人”是指哪个地方的人?
-
诗中“北风”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变化与不幸
- C) 和平
- D) 财富
答案:
- C) 魏了翁
- B) 四川
- B) 变化与不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写了高处的感受,但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的失落。
- 李白《将进酒》:虽然情感基调更为豪放,但也体现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