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吊明蜀抚军葆一张公》

时间: 2025-05-06 01:06:28

诗句

崇明昔遘乱,明纲犹未委。

岂无心膂臣,徵兵及蛇豕。

驾驭宁尽乖,天地合疮痏。

蜂动翕百蛮,流血殷渝水。

灿灿芙蓉城,旦夕将摧圮。

公持霜斧出,椎牛誓介士。

挞发固有威,忠孝亦有理。

遂令执殳众,感激厉廉耻。

复城二十七,恢地二千里。

至今溪峒中,谈公犹系齿。

再有邦彦乱,永宁尽贼垒。

公膺节钺来,将卒六千耳。

歼灭十万寇,迅若扫浮蚁。

距今三十年,蜀运未休否。

献逆扬其波,群盗纵横起。

强壮膏郊原,老弱委泥滓。

鳞鳞万家邑,化作榛与藟。

亩亩千顷禾,鞠为稂与秕。

浴也叱驭人,志在遵前轨。

遗民一何寡,交以生为累。

蜀吏一何弱,争以黜为喜。

吏民亦人情,致此良有以。

师行动以万,邑民百十止。

岂暇事耕耘,不足供驱使。

况复滇黔间,伏莽丛奸宄。

永宁未遽入,渝城师暂已。

赖有保宁捷,经略从兹始。

公当明祚衰,建竖伟若彼。

予当清盛初,匡济仅如此。

明明忠荩业,胡为逊君子。

丰碑吹作尘,蔓草迷祠址。

聊采故老言,题诗付青史。

哀哀巴渝人,公在尔不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6:28

原文展示

吊明蜀抚军葆一张公
作者:郝浴

崇明昔遘乱,明纲犹未委。岂无心膂臣,徵兵及蛇豕。
驾驭宁尽乖,天地合疮痏。蜂动翕百蛮,流血殷渝水。
灿灿芙蓉城,旦夕将摧圮。公持霜斧出,椎牛誓介士。
挞发固有威,忠孝亦有理。遂令执殳众,感激厉廉耻。
复城二十七,恢地二千里。至今溪峒中,谈公犹系齿。
再有邦彦乱,永宁尽贼垒。公膺节钺来,将卒六千耳。
歼灭十万寇,迅若扫浮蚁。距今三十年,蜀运未休否。
献逆扬其波,群盗纵横起。强壮膏郊原,老弱委泥滓。
鳞鳞万家邑,化作榛与藟。亩亩千顷禾,鞠为稂与秕。
浴也叱驭人,志在遵前轨。遗民一何寡,交以生为累。
蜀吏一何弱,争以黜为喜。吏民亦人情,致此良有以。
师行动以万,邑民百十止。岂暇事耕耘,不足供驱使。
况复滇黔间,伏莽丛奸宄。永宁未遽入,渝城师暂已。
赖有保宁捷,经略从兹始。公当明祚衰,建竖伟若彼。
予当清盛初,匡济仅如此。明明忠荩业,胡为逊君子。
丰碑吹作尘,蔓草迷祠址。聊采故老言,题诗付青史。
哀哀巴渝人,公在尔不死。

白话文翻译

在崇明岛上,昔日动乱频仍,明朝的统治仍未完全崩溃。难道没有心怀国事的臣子吗?他们号召征兵,如同捕捉蛇和野猪。
驾驭局势难免失常,天地间满目创伤。蜂潮般地攻击边远蛮夷,鲜血流淌成河。
灿烂的芙蓉城,朝夕之间就要被摧毁。公拿着霜斧出征,誓言要坚守士道。
挞发之威固然有道理,忠孝之义也应当遵循。于是让众人手持武器,感激涌动、铭记廉耻。
复建城池二十七座,恢复土地两千里。至今在溪谷中,谈及公的事迹仍是津津乐道。
再次有地方豪杰作乱,永宁的贼寇被尽数消灭。公携带节钺而来,带着六千将士。
消灭十万敌寇,速度如同扫除浮尘。距今已有三十年,蜀地的运势仍然未平息。
逆贼横行,盗贼四起,强壮的汉子在田野间,老弱则如泥土堆积。
万家万户的村庄,化作了荒草丛生的地。千顷的农田,变成了杂草与秕谷。
郝浴也在呼吼着驭人,志在遵循前人的道路。遗民少之又少,生活成了负担。
蜀地的官吏多么软弱,争着要贬低他人为乐。官民之间也是人情,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军队出征以万计,邑民也不过百十人。哪里还有时间耕作,根本不足以供给驱使。
更何况滇黔之地,隐藏着丛生的奸邪。永宁尚未迅速进入,渝城的军队暂时已归。
幸好有保宁的捷报,从此开始了经略。公当年明朝衰微,建立伟业如同他人。
我身处清初,匡济之事仅能做到如此。忠诚的业绩,为什么要逊色于君子。
丰碑已被风吹作尘,蔓草遮住了祠堂的遗址。聊寄托于故老之言,题诗以记青史。
哀哀的巴渝人民,公在你们心中永生不死。

注释

  • 崇明:指崇明岛,历史上曾是战乱之地。
  • 心膂臣:指心系国家的臣子。
  • 挞发:即挥动武器,表示威严。
  • 廉耻:指对道德的尊重和自我约束。
  • :指诗中的主角,可能为历史上的某位英雄人物。
  • 永宁:地名,指当时的某个地区。
  • 节钺:指军令或权力的象征。
  • 蜀运未休否:蜀地的命运仍未平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郝浴,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年代,以其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英雄的崇敬。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创作背景

《吊明蜀抚军葆一张公》是郝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写的一首怀念英雄的诗,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思考、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关心。这首诗反映了清代中期的社会状况,尤其是蜀地的动乱与复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壮丽。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开头部分提到“崇明昔遘乱”,立即带出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暗示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接着,诗人运用大量的意象,如“蜂动翕百蛮”、“流血殷渝水”,不仅使得画面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战乱带来的血腥与无奈。诗中“公持霜斧出,椎牛誓介士”的描写,体现了英雄的豪情壮志,充满了对忠诚与勇气的赞美。

在此基础上,诗人又引入了对后续局势的思考,提到“距今三十年,蜀运未休否”,显示了历史的延续性与不可避免的循环。诗人在感叹历史的同时,也对未来的局势表示忧虑,尤其是对蜀地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从对历史的追忆到对现实的思考,再到对未来的展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链条。诗人在表达对英雄的怀念时,也揭示了社会的苦难与无力,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崇明昔遘乱:指崇明岛历史上的动乱。
  • 岂无心膂臣:质疑是否真的没有忠心为国的臣子。
  • 驾驭宁尽乖,天地合疮痏:形容当时局势的混乱,痛苦的景象。

通过细致的逐句分析,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悲剧的历史场景,借此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蜂动翕百蛮”,形象地描绘了敌人的来袭。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使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在历史的动荡中,英雄的事迹与忠诚的精神值得铭记。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斧:象征着严酷和决断。
  • 芙蓉城:象征着美好与脆弱。
  • 战士:象征着忠诚与勇气。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加强了主题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公持霜斧出”中的“公”指的是?

    • A. 英雄
    • B. 士兵
    • C. 统治者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灿灿芙蓉城”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过去英雄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是/否)

答案

  1. A. 英雄
  2. 美好与脆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
  • 《春望》:杜甫的《春望》展现了战乱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诗词对比

比较郝浴的《吊明蜀抚军葆一张公》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但郝浴更多地聚焦于对历史英雄的追思,而杜甫则表现出对现实苦难的直接反映。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对郝浴及其作品的详细分析。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醒复醒 春景 寒食月明雨 南歌子·篘熟双投美 江城子(海棠花下烧烛词) 乳燕飞 虞美人·黄帘绿幕窗垂雾 乌夜啼(初夏) 春景 风起春灯乱 浣溪沙 寿王太守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犬字旁的字 炳若日星 贼走关门 鹵字旁的字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辛字旁的字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包含阋的词语有哪些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弱孤 耳刀旁的字 蹈袭前人 松髓 陋巷菜羹 渴者易饮 无怪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