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顾德将别驾》

时间: 2025-05-07 02:17:26

诗句

襟怀渊海浩难量,仕路恩威见弛张。

剧邑蒲鞭闲累月,潢池血剑萧如霜。

朱门绝迹心常泰,银艾横腰鬓未苍。

学不康时年半百,可怜天道竟茫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17:26

原文展示:

襟怀渊海浩难量,仕路恩威见弛张。剧邑蒲鞭闲累月,潢池血剑萧如霜。朱门绝迹心常泰,银艾横腰鬓未苍。学不康时年半百,可怜天道竟茫茫。

白话文翻译:

胸怀广阔如深海难以测量,仕途上恩威并施,张弛有度。繁忙的县城中,蒲鞭闲置已久,血剑如霜般冷冽。远离朱门,内心常感安宁,腰间银艾横挂,鬓发未白。学识未能顺应时势,年过半百,可怜天道竟如此茫茫。

注释:

  • 襟怀渊海:比喻胸怀宽广如深海。
  • 弛张:指政策的宽松与严格。
  • 剧邑:繁忙的县城。
  • 蒲鞭:古代官吏使用的鞭子,此处指官职。
  • 潢池血剑:比喻政治斗争的残酷。
  • 朱门:指权贵之家。
  • 银艾:指官印。
  • 康时:顺应时势。
  • 天道:指命运或天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广泛,风格多以抒怀、咏史为主,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黄公度在感慨自己仕途不顺,学识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对天道不公的无奈和悲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深刻理解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首联以“襟怀渊海”形容自己的胸怀,暗示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深邃思想。颔联和颈联通过“蒲鞭闲累月”和“血剑萧如霜”等意象,描绘了仕途的冷酷和自己的超然态度。尾联则直接表达了对天道不公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襟怀渊海”这一比喻,展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深邃思想。
  • 颔联:“仕路恩威见弛张”,指仕途上的恩威并施,张弛有度。
  • 颈联:“剧邑蒲鞭闲累月”,描绘了繁忙县城中官职的闲置,暗示仕途的不顺。
  • 尾联:“学不康时年半百”,表达了学识未能顺应时势,年过半百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襟怀渊海”、“潢池血剑”等,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对仗:如“蒲鞭闲累月,潢池血剑萧如霜”,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仕途的深刻理解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天道不公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襟怀渊海”、“蒲鞭”、“血剑”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时代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襟怀渊海”比喻什么? A. 诗人的胸怀 B. 诗人的学识 C. 诗人的仕途 D. 诗人的命运 答案:A

  2. 诗中的“蒲鞭闲累月”暗示了什么? A. 诗人的仕途顺利 B. 诗人的仕途不顺 C. 诗人的学识丰富 D. 诗人的命运多舛 答案:B

  3. 诗中的“学不康时年半百”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学识丰富 B. 诗人的仕途顺利 C. 诗人的学识未能顺应时势 D. 诗人的命运多舛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挽顾德将别驾》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但黄公度的诗更加注重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黄公度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

相关查询

过杨子桥二首 其一 晚过黄州铺二绝 明发曲坑二首 宿城外张氏庄早起入三首 晨炊光口砦 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石湖精舍 筠庵 落花 古风送刘委游试艺南宫 积雨新晴,二月八日东园少步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地棱 举觞称庆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 骊色 日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肢脉 文理俱惬 丽结尾的成语 南皿 牛字旁的字 逆子贼臣 非愚则诬 三教九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