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书寺中所见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4 10:03:09

诗句

叩户谁惊午睡,烹茶听客论诗。

病里虽成禁酒,兴发何妨杖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3:09

原文展示:

书寺中所见四首 其三 张耒 〔宋代〕

叩户谁惊午睡,烹茶听客论诗。 病里虽成禁酒,兴发何妨杖藜。

白话文翻译:

有人敲门打扰了我的午睡,我便煮茶招待客人并听他们谈论诗歌。虽然生病时禁止饮酒,但兴致来时拄着拐杖出去也无妨。

注释:

  • 叩户:敲门。
  • 烹茶:煮茶。
  • 论诗:谈论诗歌。
  • 禁酒:禁止饮酒。
  • 杖藜:拄着拐杖。藜,一种植物,茎可做拐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寺庙中休息时所作,通过描述与客人的交流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在病中依然保持乐观和文艺情怀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的日常生活场景。首句“叩户谁惊午睡”,通过“叩户”和“午睡”两个动作,勾勒出一种宁静而稍带慵懒的午后氛围。次句“烹茶听客论诗”,则展现了作者与客人之间的文化交流,烹茶待客,听客论诗,体现了作者的文人雅趣。后两句“病里虽成禁酒,兴发何妨杖藜”,表达了作者即使在病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兴致来时,拄杖出游,不受病痛的束缚。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恬淡,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叩户谁惊午睡”:这句诗通过“叩户”的动作,引出了诗中的第一个场景,即作者在午睡时被敲门声惊醒,营造出一种宁静被打破的感觉。
  2. “烹茶听客论诗”:这句诗承接上句,描述了作者醒来后的行为,烹茶待客,并听客人谈论诗歌,展现了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待客之道。
  3. “病里虽成禁酒”:这句诗转折,提到了作者生病时禁止饮酒的情况,暗示了作者的身体状况。
  4. “兴发何妨杖藜”: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即使在病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兴致来时,拄杖出游,不受病痛的束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叩户”与“烹茶”,“惊午睡”与“听客论诗”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转折:诗中“病里虽成禁酒”与“兴发何妨杖藜”形成了转折,展现了作者在病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寺庙中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即使在病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叩户:敲门的声音,象征着宁静被打破。
  • 烹茶:煮茶的动作,象征着待客之道和文化交流。
  • 杖藜:拄着拐杖,象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不受束缚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叩户谁惊午睡”中的“叩户”指的是什么? A. 敲门 B. 关门 C. 开门 答案:A

  2. 诗中“烹茶听客论诗”中的“烹茶”是什么意思? A. 煮茶 B. 喝茶 C. 卖茶 答案:A

  3. 诗中“病里虽成禁酒”中的“禁酒”是什么意思? A. 禁止饮酒 B. 喜欢饮酒 C. 饮酒过量 答案:A

  4. 诗中“兴发何妨杖藜”中的“杖藜”是什么意思? A. 拄着拐杖 B. 拿着藜杖 C. 藜杖断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在病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与张耒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作者在病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张耒诗集》

相关查询

答司马谏议书 赠外孙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二寒穴 酬俞秀老 答客 即事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008 南浦 寄曾子固 过故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台官 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切齿嚼牙 言芳行洁 麻字旁的字 厌服 立字旁的字 再蹈覆辙 包含缟的词语有哪些 遗业 厄字旁的字 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鼢鼠 见缝就钻 饮鸩救渴 故君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