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0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08:12
寄行肇上人
释文兆 〔宋代〕
诗禅同所尚,邂逅在长安。
为客间相似,趋时懒一般。
分题秋阁迥,对坐夜堂寒。
未遂归山计,流年鬓已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长安遇见一位高僧的感慨。他认为诗和禅是同样被人珍视的,而在长安的相遇也显得格外珍贵。身为客人,他感到和这位僧人有着相似的境遇,大家都在随波逐流,懒散度日。晚上,两人对坐在秋天的阁楼中,感到一阵寒意。作者本想归隐山林,但时光流逝,头发已经花白,这样的理想似乎越来越遥远。
作者介绍:释文兆是宋代的一位高僧,擅长诗词,作品多涉及禅宗思想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人生、时间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宋代,文人雅士常常追求诗禅结合,释文兆在长安与一位高僧的偶遇,激发了他对人生变化与追求理想的感慨,反映出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寄行肇上人》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时间流逝和理想未遂的感慨。诗开篇便提到“诗禅同所尚”,一方面点出诗与禅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引出了他与高僧的邂逅。长安作为文化中心,象征着繁华与喧嚣,而作者身为“客”,却感到一丝孤独和无奈。接着“趋时懒一般”的描写,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厌倦。分题在秋阁中对坐,夜晚的寒意渗透了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未遂归山计,流年鬓已干”可谓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时间的流逝让理想逐渐遥不可及。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但情感深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借助与高僧的偶遇,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归隐理想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流年鬓已干”中的“流年”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释文兆的《寄行肇上人》更加强调对理想的追求与无奈,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在表达情感,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