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4-30 02:02:11

诗句

出处成交让,经纶有大功。

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

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02:11

原文展示: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 其三 徐铉 〔唐代〕 出处成交让,经纶有大功。 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 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出仕与退隐之间,他以谦让成就了名声,他的政治才能为国家立下了大功。在瓜步北边,留下了泪碑,象征着他的哀伤;在蒜山东边,棠树依旧,代表着他的遗爱。百官正在按部就班地工作,但重重的离别使得心意难以融合。旧日的臣子们特别感到哽咽,曾经叹息过三次的困境。

注释:

  • 出处成交让:指出仕与退隐之间,诗人以谦让的态度处理,成就了名声。
  • 经纶有大功:指诗人在政治上有显著的成就和贡献。
  • 泪碑瓜步北:泪碑,指纪念悲伤事件的碑石;瓜步,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
  • 棠树蒜山东:棠树,象征遗爱;蒜山,地名,位于今江苏镇江。
  • 百揆方时叙:百揆,指百官;方时叙,指按照时序进行工作。
  • 重离遂不融:重离,指重重的离别;不融,指心意难以融合。
  • 故臣偏感咽:故臣,指旧日的臣子;感咽,感到哽咽。
  • 曾是叹三穷:曾,曾经;叹三穷,叹息三次的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这首诗是为文献太子所作的挽歌,表达了对太子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文献太子去世后所作,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太子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文献太子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诗中“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一句,通过对具体地点的提及,增强了诗歌的地域感和历史感。同时,“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反映了国家政治的现状和诗人对未来的不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徐铉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处成交让,经纶有大功”:诗人以谦让的态度处理出仕与退隐,同时在政治上有显著的成就。
  • “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通过泪碑和棠树,象征太子的哀伤和遗爱。
  •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描述百官按部就班工作,但因重重的离别,心意难以融合。
  • “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旧日的臣子们感到哽咽,曾经叹息过三次的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碑”比喻哀伤,“棠树”比喻遗爱。
  • 对仗:如“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文献太子的哀悼,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旧日臣子的同情。

意象分析:

  • 泪碑:象征哀伤和纪念。
  • 棠树:象征遗爱和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泪碑瓜步北”中的“泪碑”象征什么? A. 哀伤 B. 纪念 C. 胜利 D. 和平
  2. “棠树蒜山东”中的“棠树”象征什么? A. 哀伤 B. 纪念 C. 遗爱 D. 胜利 答案: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徐铉的其他挽歌作品,如《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他部分,以深入了解其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哀江头》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全唐诗》、《徐铉诗集》。

相关查询

黄鹤楼 残丝曲 怀仙志 阴那题化 宿南极山 新亭二首 新亭二首 黄陵题咏三首 黄陵题咏三首 黄陵题咏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字底的字 斗榫合缝 屈处 襧擢 一字旁的字 无家可奔 安身之地 寸字旁的字 撒赖放泼 包字头的字 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桡的词语有哪些 简率 下里巴音 就中 貝字旁的字 点开头的成语 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虚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