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0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02:11
原文展示: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 其三 徐铉 〔唐代〕 出处成交让,经纶有大功。 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 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出仕与退隐之间,他以谦让成就了名声,他的政治才能为国家立下了大功。在瓜步北边,留下了泪碑,象征着他的哀伤;在蒜山东边,棠树依旧,代表着他的遗爱。百官正在按部就班地工作,但重重的离别使得心意难以融合。旧日的臣子们特别感到哽咽,曾经叹息过三次的困境。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这首诗是为文献太子所作的挽歌,表达了对太子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文献太子去世后所作,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太子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文献太子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诗中“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一句,通过对具体地点的提及,增强了诗歌的地域感和历史感。同时,“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反映了国家政治的现状和诗人对未来的不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徐铉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文献太子的哀悼,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旧日臣子的同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徐铉的其他挽歌作品,如《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他部分,以深入了解其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哀江头》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全唐诗》、《徐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