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送校尉》

时间: 2025-07-26 09:20:16

诗句

驰逐三军出楚关,白头慈母望生还。

归魂不到闽溪月,飞度临濠若个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09:20:16

原文展示:

驰逐三军出楚关,
白头慈母望生还。
归魂不到闽溪月,
飞度临濠若个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校尉出征的情景:他奔赴楚关,三军出发,身为战士的他让白发的母亲在家中苦苦盼望他的平安归来。然而,归魂却无法回到故乡的闽溪,仿佛在临濠的某个山头静静漂浮着。

注释:

  • 驰逐:奔跑追逐,形容出征的急迫。
  • 三军:古代指的是军队,强调出征的规模。
  • 楚关:指楚地的关口,象征出征的开始。
  • 白头慈母:形容年老的母亲,表现出母亲的慈爱与担忧。
  • 归魂:指战士的灵魂或归来的希望。
  • 闽溪:指福建的溪流,象征故乡。
  • 飞度:形容轻盈地飞过,暗示灵魂的无形。
  • 临濠:临近濠水,濠指河流,可能是某种象征。

典故解析:

“楚关”可追溯至古代战争中的重要关口,象征着战士们征战的艰辛与牺牲。“白头慈母”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母亲形象,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对儿女的担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写诗著称,作品多流传于民间,风格质朴而富有感情。

创作背景:诗作出现在战争频繁的时代,许多年轻人都要参军,作者借此诗表现了对战士的同情及对母亲的关怀。

诗歌鉴赏:

《挽送校尉》是一首表达战士出征及母亲担忧的诗作,诗中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士出征的壮丽场景和母亲在家中默默的期待。开头两句“驰逐三军出楚关,白头慈母望生还”直接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和母爱的深沉,读者能够感受到母亲的无奈与忧伤。接下来的“归魂不到闽溪月,飞度临濠若个山”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战士归魂的无奈与母亲希望的渺茫。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体现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家庭的牵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驰逐三军出楚关”:描绘出征的场景,表现出紧张的气氛。
    • “白头慈母望生还”:情感的转折,描绘母亲的苦苦盼望。
    • “归魂不到闽溪月”:表达战士灵魂归不去,象征着生死离别和无法回归的现实。
    • “飞度临濠若个山”:想象中的飞渡,展现出无形的思念和对故土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归魂”赋予了人性,表现出情感的复杂。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出征的场景和母亲的忧虑,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悲痛与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楚关:象征着战争与牺牲。
    • 慈母:代表了柔情与无奈。
    • 归魂:象征着家乡与归属感。
    • 溪月:体现思念与渴望的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驰逐三军”是指什么?

    • A. 战争的规模
    • B. 道路的曲折
    • C. 战士的勇敢
  2. “白头慈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母亲的自豪
    • B. 母亲的担忧
    • C. 母亲的愤怒
  3. 诗中提到的“归魂”象征什么?

    • A. 战士的死亡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离骚》屈原:探讨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王恭的《挽送校尉》与杜甫的《兵车行》:两者都反映了战争对人的影响与家庭的牵挂,但王恭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社会的悲剧。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王恭诗集解读》

相关查询

释闷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宴坐岩 和公仪龙图忆小鹤 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 闻莺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後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吴资政挽词二首 答来上人春日即事 送吴照邻都官还江南 送勾谌太丞通判颍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荒匿瑕 包含躲的成语 转死沟壑 无为而治 骑鸾骖凤 包含境的成语 铜律 遗文轶事 向阑 驎角 辛字旁的字 包含遛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倚轮 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匸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能言巧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