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0:33
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
作者:梅尧臣
二蛇志不同,相得榛莽里。
一蛇化为龙,一蛇化为雉。
龙飞上高衢,雉飞入深水。
为蜃自得宜,潜游沧海涘。
变化虽各殊,有道固终始。
光武与严陵,其义亦云尔。
所遇在草昧,既贵不为起。
翻然归富春,曾不相助治。
至今存清芬,烜赫耀图史。
人传七里滩,昔日来钓此。
滩上水溅溅,滩下石齿齿。
其人不可见,其事清且美。
有客乘朱轮,徘徊想前轨。
著辞刻之碑,复使存厥祀。
欲以廉贪夫,又以立懦士。
千载名不忘,休哉古君子。
两条蛇志向不同,却能在草丛中相互依偎。一条蛇化为龙,另一条蛇化为雉。龙飞翔在高处,雉则潜入深水。对于蜃(海蜇)来说,自得其乐,潜游于广阔的海边。虽然变化各有不同,但道理却是始终如一。光武帝与严陵的道理也是如此。两者遭遇在草木繁茂的时代,既然珍贵,不要被动摇。最终回到富春,曾经并没有相互帮助。至今留存的清香,辉煌而闪耀在历史的图卷中。人们传说七里滩,昔日在此垂钓。滩上的水声潺潺,滩下的石头颗颗分明。那个人不可见,但他的事迹清晰而美好。有客人乘着朱色的车轮,徘徊在想象之前的轨迹。铭刻的碑文,使得他的祭祀得以延续。希望以此警示贪婪之人,也能树立懦弱之士。千载名声不忘,古君子啊,安息吧。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梦符,号东篱,宋代诗人,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同为北宋文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常以自然与人事结合的方式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对严先生祠堂碑的阅读后,意在纪念严先生的高尚品德与历史影响,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清白廉洁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两条蛇的比喻,深刻地探讨了志向与成就之间的关系。两条蛇分别化为龙与雉,象征着不同的命运和选择。龙飞上高衢,代表高升与光辉的成就,而雉则潜入深水,暗示低沉与隐蔽的生活。梅尧臣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人生道路的多样性和变化的自然法则。
接着,诗中提到光武帝与严陵,强调两者在历史上的相似性,既表明了高尚的品德能够得到后人铭记,也反映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清白与廉洁的重要性。同时,作者通过对“七里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理想生活,令人向往。
整首诗意蕴深厚,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入的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诗在宋代诗歌中显得尤为珍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志向与成就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清白与廉洁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诗中蕴含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与名声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两条蛇象征什么?
“龙飞上高衢,雉飞入深水”中,龙和雉分别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七里滩”代表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