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1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18:26
心危身亦危,衽席尚颠坠。
如何岩石上,来坐自安意。
能谕死生间,无论寤与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命危险时的焦虑与不安。他的心情和身体都处于危险之中,连坐的席子都在摇动。为何在岩石上坐着,反而能够感到安宁呢?能否在生死之间找到解答,无论是清醒还是沉睡。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表达生死思考与内心安宁的主题,反映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在变化和不安定中寻求内心的平和。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溪,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文,曾任官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追求诗意与哲理的结合。
此诗作于梅尧臣中年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困惑之际,诗人常常在山林中独坐,思考人生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表达对生命的深刻思索。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宴坐岩》是一首富有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一个人坐在岩石上,内心却感到安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存在与内心平和的深刻思考。在面对生命的危险与不确定性时,诗人反而在自然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安宁,这种对比突显了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渴望。
诗的开篇“心危身亦危”直接指向人的脆弱与不安,暗示了生活的不确定性;而“如何岩石上,来坐自安意”则提出了一个反问,表明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反而能找到内心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哲学的思考。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了一种宁静与反思,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深邃和复杂。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意义与内心的宁静。虽然处于危险的境地,但诗人通过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哲理理解。
诗中的“心危身亦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安宁
B. 焦虑与不安
C. 快乐
诗中提到的“岩石”象征了什么?
A. 不安
B. 稳定与安宁
C. 疯狂
诗歌探讨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生死哲学与内心平和
C. 自然景色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梅尧臣的《宴坐岩》同样探讨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梅尧臣则更关注内心的哲学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对宁静的追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