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3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34:12
原文展示:
世绝麟游薮,余同鸠寄巢。
畏人藏短发,问信断荒郊。
度日薪如桂,全身藉用茅。
归来就灯火,诗卷未容抛。
白话文翻译:
这世道已经没有麒麟游走在薮泽中,
我和鸠鸟一样寄居在这里。
怕人识破我短发的模样,
于是我向人询问那荒郊的去处。
日子如同桂木般艰难度过,
全身都靠茅草来遮蔽。
归来时点燃灯火,
诗卷仍然未曾舍弃。
注释:
典故解析:
“世绝麟游薮”中的“麟”出自《山海经》,象征美好与和平,而“鸠”则常用来比喻寄人篱下的生活,二者形成对比,强调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城,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品多描绘隐居生活和对社会的思考,风格恬淡,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隐居南郊之时,反映了他对世道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社会的隔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刘城对隐居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以“世绝麟游薮”切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暗示当下社会的凋零与无奈。接着用“余同鸠寄巢”自喻,体现了自己身处境地的孤独与无奈,鸠鸟的寄生生活与诗人的隐居无不透露着一种无奈的情感。随后“畏人藏短发”则揭示了诗人对身份的隐蔽,反映出对外界的警惕。而“度日薪如桂”描绘了艰难的生活境遇,诗人以桂木的艰涩比喻自身的困境,充满了生活的无奈与苦涩。最后两句“归来就灯火,诗卷未容抛”则展现了归家的温暖与对诗歌的执着,尽管生活艰辛,心中仍然留有一份对诗意的追求和坚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构成了一幅隐士生活的生动画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反思,体现了对自然与诗意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世绝麟游薮”表达了什么?
“度日薪如桂”中的“桂”指代: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隐逸的生活,表现出诗人在自然中找寻宁静的心情。刘城的作品则更加强调了对社会的隔绝与个人内心的挣扎,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