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莫愁乐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4 10:10:50

诗句

莫愁能度曲,袅袅动人情。

石城诸少年,认得莫愁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0:50

莫愁乐四首 其三

作者: 黎景义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莫愁能度曲,袅袅动人情。
石城诸少年,认得莫愁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莫愁”优美的歌声能够传遍四方,令人心动。石城的年轻人们都能辨认出“莫愁”的歌声,说明她的音乐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莫愁: 这里指的是一个人名,可能是某位歌者。
  • 度曲: 指能够演唱曲子。
  • 袅袅: 形容声音柔和细腻。
  • 动人情: 形容歌声能够打动人心。
  • 石城: 可能指代某个地名,特指年轻人聚集的地方。
  • 诸少年: 指一群年轻的人。

典故解析: “莫愁”在古代文人中常常被赋予忧愁、思念的情感,但在这里,似乎更多地承载着一种让人沉醉的音乐魅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景义,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情,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背景下,正值文人雅集、歌唱流行的时期。诗人通过“莫愁”的歌声,表达了对青春与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莫愁”歌声的魅力。首句“莫愁能度曲”直接点明了主题,展示了她的音乐才能。接下来的“袅袅动人情”则通过“袅袅”这个词,传达出歌声的细腻与柔和,仿佛能够在空气中轻盈飘荡,打动每一个听者的心。最后两句“石城诸少年,认得莫愁声”不仅强调了“莫愁”歌声的广泛影响力,还描绘了一幅年轻人共同欣赏音乐的生动画面,体现了音乐在青春与情感交流中的重要性。这首诗通过“莫愁”的歌声,传递出一种对美好生活和情感的向往,抒发了人们对青春、爱情和艺术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愁能度曲: 直接表明“莫愁”能歌善舞,歌声动人。
  2. 袅袅动人情: 描述她的歌声如轻烟般缭绕,令人心动。
  3. 石城诸少年: 提及某地的年轻人,暗示她的影响力遍及众多听众。
  4. 认得莫愁声: 强调她的歌声在年轻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修辞手法:

  • 比喻: “袅袅”比喻歌声如烟,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各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莫愁”歌声的赞美,传递了对美好情感和青春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莫愁: 代表了一种理想化的美好形象,象征着青春与音乐的结合。
  • 石城: 可能象征着青春的聚集地,体现年轻人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莫愁能度曲”中的“度”字意思是什么?
    a) 渡过 b) 演唱 c) 走过

  2. 诗中提到“石城”是指什么?
    a) 一座城市 b) 年轻人的聚集地 c) 古代名城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对青春与音乐的热爱 c) 思乡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屈原的长诗,描绘了对理想与青春的追求。
  • 《静夜思》: 李白的诗,表达了思乡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对比:

  • 《红楼梦》中的诗词: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红楼梦中的诗词也常常表达青春的迷惘与情感的纠葛,与《莫愁乐》在情感主题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清诗词选》: 介绍明清时期的诗歌作品与风格。
  • 《古代音乐文化》: 探讨古代音乐对诗词的影响与交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史 其一 王祥 咏史下·曹操七首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爱日 挽平山菊涧 困王孙 咏史上·伏生 咏史下·蜀先主 孟子·为贫而仕 咏史上·左承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万事大吉 田字旁的字 财东 肥皂泡 腾书 益结尾的成语 驹齿未落 东冲西突 失神落魄 文字旁的字 紫云 病字头的字 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收回成命 巛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团头聚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