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1:38
《挽平山菊涧》 作者: 陈普 〔宋代〕
卑卑梯接俗,望重若蒿蓬。
作俑系何代,弥天以送终。
闹居常愤切,易簧愈昭融。
一二人家化,骎骎似洛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与世俗接轨的景象,仿佛在低矮的阶梯上攀登,所望之人却像杂草一般微不足道。人们为谁而作俑,究竟是哪个时代的事,最终却是为了送别已逝的灵魂。喧闹的居所总是充满愤怒,简单的乐器声愈加显得清晰融洽。只有一两户人家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如同洛阳的繁华,显得生机勃勃。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抒情见长,常常反映社会现象和个体情感。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困惑和对传统的思考。
《挽平山菊涧》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在平凡与喧闹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场景。诗中用“卑卑梯接俗”开篇,便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的批判和个人情感的反思。特别是“作俑系何代”的提问,既是对传统祭祀文化的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现代生活的迷茫。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乐器声的描绘,展现了尽管生活环境喧闹,但仍然有一丝和谐与生机的存在。“骎骎似洛中”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并不拘泥,语言虽平易,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思考。通过对比与反思,诗人让我们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唤起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的反思与对传统的质疑,表现出诗人对喧嚣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的追求。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在复杂社会中寻求内心宁静的灵魂。
诗中“卑卑梯接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希望
B. 失望
C. 快乐
“作俑系何代”反映了什么样的思考?
A. 对传统的追溯
B. 对现代的赞美
C. 对未来的展望
诗中提到的“骎骎似洛中”意指什么?
A. 人生的繁华
B. 心灵的宁静
C. 生活的艰难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普的《挽平山菊涧》更多地表现了对传统的反思与对喧嚣生活的感慨,而杜甫则是在国家动荡中流露出对家国的忧虑。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同样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