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记十首》

时间: 2025-05-02 12:42:28

诗句

至郭陪清语,留衣示别情。

奈何凤翔骨,不得宪宗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2:28

原文展示

至郭陪清语,留衣示别情。奈何凤翔骨,不得宪宗迎。

白话文翻译

来到郭家,倾诉清雅的言辞,留下衣物以示别情。可惜的是,凤翔的骨骼,无法得到宪宗的接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郭家,可能是指某位朋友或故人的家。
  • 清语:清雅的言辞,指高洁、文雅的言语。
  • 留衣:留下衣物,表示告别的情感。
  • 凤翔:指一种象征高贵的鸟,暗指有才华的人。
  • 宪宗:指宋朝的宪宗皇帝,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典故解析

  • 宪宗:北宋宪宗赵祯,是宋代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文化繁荣,诗人提及宪宗,意在表现对权力的渴望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仪,号云卿,宋代著名词人,官至右丞相。他的诗词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善于运用比喻和典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政治失落的感慨。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愁苦,表达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杂记十首》中的这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作者来到友人的家,与之倾诉清雅的言辞,表现出友谊的珍贵与真挚。随后,留下衣物作为告别的信物,更加深了离别的情感。然而,转折处“奈何凤翔骨,不得宪宗迎”则突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绪。这里的“凤翔”不仅象征着有才华、有理想的青年,也暗示着对权力的渴望与追求。诗人在此感叹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承认,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有才之人的忽视。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首先是温和的告别情感,继而转向对政治失落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命运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更为深刻,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刘克庄通过自然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他对友谊与理想的坚守,虽有失落,却依然不失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郭陪清语:来到郭家,与友人倾诉清雅的言辞,表现了友谊的亲密与高雅。
  • 留衣示别情:留下衣物作为告别的象征,表明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情感的深厚。
  • 奈何凤翔骨:可惜有才华的人(凤翔),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
  • 不得宪宗迎:未能得到宪宗的接见,暗示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凤翔”比喻有才华的人,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友谊与归属。
  • 凤翔:象征着有才华的人,渴望被认可。
  • 宪宗: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社会的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凤翔”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有才华的人
    • C. 权力
    • D. 自然景物
  2. 诗人留衣的意义是什么?

    • A. 表达对友人的关心
    • B. 作为告别的信物
    • C. 表达对权力的追求
    • D. 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作品相比,刘克庄的诗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在诗歌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刘克庄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刘克庄的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为谢府题制锦堂 偶成 后溪先生刘阁学挽章三首 薛端明挽章三首 次韵卫庆阳使君送别这章 挽致政朝散王大夫章二首 其二 陪总卿路钤相麦观花修出郊故事 豫章贺丁漕建台宴口号 送钱文季国博赴召 师绎题宫姊夫惠示湖庄佳句辄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丰肌秀骨 舌敝耳聋 盈科后进 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遭时制宜 靑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东挦西扯 音字旁的字 市埠 疏分 身字旁的字 包含拽的词语有哪些 牝土 手字旁的字 以众暴寡 戢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