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5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58:19
香襆赭罗新,盘龙蹙镫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新织的香囊和赭色的罗帕,像盘龙一样紧紧缠绕在灯笼的鳞片上。回首南边的小路上,谁会说我没有遇到春天呢?
“春”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生机、希望和美好生活。诗中的“南陌”与“逢春”结合,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期待。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人生的感慨,常常充满了豪放与悲壮的情感。
此诗作于李贺的创作高峰期,正值唐代盛世,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渴望。
《马诗二十三首》中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悠扬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新春的气息,香囊和罗帕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色彩,也传达了春的气息,这种质朴的细节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接下来的两句则回首南边的小路,发出感慨,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生活与感情,质疑是否真的没有迎来春天。在这短短的四句中,李贺用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热爱与渴望,展现了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香襆赭罗新”中“香襆”是指什么?
诗中“南陌”指的是?
诗的主题是什么?
李贺与王维在春天的描写上各有千秋,李贺侧重于色彩与生机的表达,而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与内心感受的抒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