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6:22
约刘良叔观苔梅
作者:方岳 〔宋代〕
黄昏疏影横斜月,
说似诗人仔细看。
藓树卧龙鳞甲老,
霜桥立马骨毛寒。
共寻雪句心犹苦,
只嚼冰须齿亦酸。
涪老未为知已在,
水仙驿竟弟兄给。
在黄昏时分,月光洒落,影子斜斜地投射在地上,仿佛在说,有诗人细细观察其中的美妙。青苔覆盖的树木如同老龙的鳞甲,历经风霜。霜冻的桥面让人感到寒冷,仿佛战马的骨毛一般。我们共同寻找那雪中的诗句,心中却难免苦涩,仿佛只嚼着冰冷的须齿,令人感到酸楚。涪翁已不再被人所知,而水仙驿上,竟然还有弟兄们在相助。
方岳,字子岳,号雪窗,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中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约刘良叔观苔梅》创作于方岳与友人刘良叔相约游览时,正值黄昏,映衬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与思考。
《约刘良叔观苔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的山水诗,诗中充满了细腻的观察与独特的感悟。开篇的“黄昏疏影横斜月”便将读者引入一个朦胧而宁静的黄昏场景,月光下的影子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以“藓树卧龙鳞甲老”形象地描绘了树木上青苔的样子,蕴含着岁月的沧桑与自然的韵味。
而“霜桥立马骨毛寒”一句,则通过冷冽的霜桥传达出一丝凄凉的感觉,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在寻求诗句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心中的苦涩,仿佛只是在“嚼冰须”,让人倍感无奈。
结尾处提到“涪老未为知已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以及对友人间情谊的珍视。整首诗歌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深刻而细腻,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惜。
整首诗以黄昏的景象为引子,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黄昏”暗示了什么?
“藓树卧龙鳞甲老”中的“卧龙”比喻了什么?
诗人对“涪老”的提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方岳的《约刘良叔观苔梅》更注重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豪放与洒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