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1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17:08
原文展示:
齐山石壁间见林择之题字缅怀其人赋此 张栻 〔宋代〕
平生子林子,一别今几春。 宁知林壑中,忽见题墨新。 巉巉屹苍石,恍若对其人。 徘徊不忍去,我怀谁为陈。 自子来江东,相去亦已迩。 谓当复相逢,跂首日望子。 云何竟差池,又此隔千进而。 凭高久伫立,飞鸿渺烟水。
白话文翻译:
自从我与林子分别,已经过去了多少个春天。 没想到在林间的山谷中,突然看到了他新鲜的题字。 那高耸的苍石,仿佛让我面对着他。 我徘徊着不忍离去,我的思念谁能倾诉。 自从你来到江东,我们的距离也变得近了。 我以为我们还会相逢,每天都翘首以盼。 为何最终还是错过了,又这样隔了千里。 我站在高处久久伫立,望着飞鸿消失在烟水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齐山石壁间看到林择之的题字后,怀念其人而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未能相逢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在齐山石壁间发现林择之的题字,引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巉巉屹苍石,恍若对其人”一句,以苍石的高耸形象,比喻友人的形象在心中依然鲜明,情感真挚动人。诗人徘徊不忍离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未能相逢的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能相逢的深深遗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与思念。诗人通过对林择之题字的发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未能相逢的遗憾。诗中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能相逢的深深遗憾。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巉巉屹苍石,恍若对其人”中的“苍石”象征着什么? A. 友人的形象 B. 诗人的形象 C. 山谷的景色 D. 题字的内容
诗中“徘徊不忍去,我怀谁为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B. 对山谷的喜爱 C. 对题字的欣赏 D. 对远方的向往
诗中“凭高久伫立,飞鸿渺烟水”中的“飞鸿”象征着什么? A. 远方的思念 B. 友人的到来 C. 诗人的离去 D. 山谷的景色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