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1:53
邹阳休上书,缧绁非所耻。
祸虽如风飙,义命有根柢。
次公从长公,讲经狴犴底。
闻道在崇朝,夕死亦可矣。
刑以惩小人,怀之在君子。
匕鬯苟不隳,何妨惊百里。
委运与思愆,并行正相倚。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邹阳不必上书,身陷囹圄并不丢人。
灾祸虽如风暴般猛烈,义气与生命却有根基。
次公跟随长公,讲述狴犴的道理。
听闻圣道在崇朝,纵使死于傍晚也无妨。
刑法是用来惩罚小人的,心怀正义的是君子。
匕首与祭品只要不被玷污,何妨惹起百里之外的惊动。
命运与思虑相互依存,正好相辅相成。
古人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忧患中开始的。
刘岩,清代诗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擅长诗歌,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此诗创作于清代,背景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古人的故事和自身经历来传达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强调义气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赠人》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通过对古人与时人之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诗中提到的“缧绁”与“义命”,让人感受到一种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不屈不挠的气概。刘岩通过对邹阳的引用,强调了一个人不必为身处逆境而感到羞耻,反而应当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
诗中还提到“刑以惩小人”,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法律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的公正,而真正的君子则是心怀正义的人。这种对比让人反思当今社会中义与法的关系,强调了一个人应当在道德与法律之间找到平衡。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意象丰富,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关注。通过这些深刻的哲理,刘岩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仍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努力追求真理与正义。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德与法律的思考,强调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信仰,勇于面对困境,并通过古人的经历来启迪今人,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邹阳”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汉代文学家
b) 清代诗人
c) 三国演义人物
诗中提到的“缧绁”是什么意思?
a) 奢华的衣服
b) 囚禁的绳索
c) 诗歌的形式
“刑以惩小人”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法律应惩罚坏人
b) 法律不重要
c) 小人应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