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9:37
登蓬莱阁
阮元 〔清代〕
下见沧溟上绛霄,
城头一阁独超超。
天能包括鲸波静,
日有光华蜃气销。
岛外帆移千里目,
坐中人壮午时潮。
曾游山海东经内,
郦注江河总寂寥。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蓬莱阁所见的壮丽景象:下方是蓝色的大海,头顶是绛红的云霄,阁楼独自高耸在城头。天空包容着静谧的鲸波,阳光照耀下,蜃气渐渐消散。远处的帆船在千里之外移动,坐在阁楼上的人感受到正午的潮水气势。曾经游历过东海,经过郦注的江河,心中却感到一片寂寥。
作者介绍:阮元(1764-1849),字承勋,号静庵,晚号止园,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阮元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见长,其作品常体现出浓厚的自然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蓬莱阁作为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理想和超脱境界的追求。诗人在游览时,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对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阮元的《登蓬莱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心灵感受的佳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出宏伟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两句,"下见沧溟上绛霄",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海洋与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自然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诗人站在高阁之上,俯视海洋,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心境。
接下来的句子“天能包括鲸波静,日有光华蜃气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的感觉。天空的包容与海洋的静谧让诗人感到内心的宁静,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哲理:大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的渺小是相伴而生的。
最后几句描绘了远方的帆船和午时的潮水,表达了诗人对航行与探索的向往,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无奈,"曾游山海东经内,郦注江河总寂寥",让人感受到对过往的回忆与现实的寂寥。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层次分明,展现了阮元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出诗人对浩瀚大海与广袤天空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孤独与追求理想的思考。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绛霄”指的是:
填空题:诗中“下见沧溟上__”的下一句是什么?
判断题:诗人通过“坐中人壮午时潮”表达了对潮水的敬畏。(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