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6:14
作者: 阮元 〔清代〕
独向江心挽倒流,
忠臣投死入东瓯。
侧身天地成孤注,
满目河山寄一舟。
朱鸟西台人尽哭,
红羊南海劫初收。
可怜此屿无多土,
曾抵杭州与汴州。
我独自划船到江心,逆流而上,
忠臣为国投水自尽,投身东瓯。
我侧身而立,感受到天地的孤独,
满眼的河山只寄托在这一只小舟上。
朱雀台上,众人都在为他哭泣,
南海的劫难刚刚结束,红羊已归。
可怜这小岛土壤不多,
曾经可与杭州和汴州相提并论。
作者介绍: 阮元(1764-1849),字荫甫,号小山,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学者。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诗词创作,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阮元访问温州时,因对文丞相的敬仰与怀念而作。文丞相指的是文天祥,他是南宋时期的忠臣,因拒绝投降而被杀,诗人借此诗表达对忠臣的崇敬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温州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一诗以江心的小岛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忠臣文天祥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诗中“独向江心挽倒流”首句,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情感;而“忠臣投死入东瓯”则直接提及文天祥的忠诚与悲壮,充满了对历史英烈的敬仰。接下来的“侧身天地成孤注”,体现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仿佛在向历史的浩荡诉说着自己的心声。
诗中“朱鸟西台人尽哭”描绘了人们对文天祥的哀悼,这种情感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对忠义精神的追求。最终,诗人以“可怜此屿无多土”结束,表达对历史遗址的惋惜,也暗含对国家衰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示了阮元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忠臣的崇高敬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文天祥的怀念,表达了对忠臣精神的崇敬,反映了历史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悲壮,传递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忠臣投死入东瓯”指的是谁?
A. 朱熹
B. 文天祥
C. 苏轼
诗的主题主要是对什么的追忆?
A. 自然风光
B. 忠臣精神
C. 个人情感
“侧身天地成孤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温州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这首诗的丰富内涵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