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6:01
病中决归计,预以书报家。
妻儿怀征人,夜夜占灯花。
不望印悬肘,不希金满车。
妻愿见阿夫,儿愿见阿耶。
骨肉苟得完,长饥又何嗟。
宁知忽弃捐,旅魂栖天涯。
在病中我已决定回家,提前给家人写了信。
我的妻子和孩子思念远行的人,每晚都在灯下祈祷。
我不指望能得到官印,不希冀金钱满车。
妻子希望能见到丈夫,孩子希望能见到父亲。
只要骨肉能够团圆,纵使长久饥饿又有什么可怨的呢?
谁知我却被抛弃,旅魂孤独漂泊在天涯。
作者介绍:刘岩是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刘岩的诗歌常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和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生病期间,表达了他对家庭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背景下的社会环境,可能是战乱或生活困苦,导致人们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挽徐泰初 其一》通过质朴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病痛和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中,作者以病中归家的决心,表现了对家庭的深切思念和归属感。每一句都流露出对妻儿的牵挂,其中“夜夜占灯花”更是突显了家人对他的思念。在对物质的淡泊态度(“不望印悬肘,不希金满车”)中,反映出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重视,财富与权利在此时显得微不足道。
当作者提到“骨肉苟得完”,表达了即使生活再艰辛,只要能够团聚,便无怨无悔,显示了浓厚的亲情观念。最后一句“宁知忽弃捐,旅魂栖天涯”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惋惜,生命无常让人无法预知未来,旅行的灵魂在外漂泊,增添了离愁别绪。整首诗以情动人,真切而深刻地反映了人间百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妻愿见阿夫,儿愿见阿耶”,“长饥又何嗟”等,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比喻和拟人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此诗抒发了对家庭的深情眷恋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体现了人性中对亲情、温暖和团圆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妻儿怀征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担忧 B. 思念 C. 愤怒
诗人对金钱和官职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无所谓 C. 重要
“旅魂栖天涯”中的“旅魂”指的是?
A. 旅行的灵魂 B. 失去的希望 C. 家人的思念
答案:1.B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美好回忆,而刘岩的《挽徐泰初 其一》则是在病痛和无奈中对家庭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情感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