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0:14
吃茗粥作
作者:储光羲 〔唐代〕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在炎热的白昼,鸟儿都不飞翔,显得格外宁静。
我想念你那高大的梧桐树影,又想起在山中解开衣服的情景。
天边的几片白云飘过,却并未遮挡阳光的照耀。
我留在这里享用茶和粥,与我一起吃着蕨菜。
我那简陋的茅屋并不远,傍晚时分我将慢慢归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无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高梧和山中衣,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友人的思念。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生活于盛唐时期,擅长五言和七言诗。其诗风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描写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夏日的午后,诗人可能是在山中避暑,享受宁静的环境,同时思念友人,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吃茗粥作》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传达出一种淳朴而深刻的情感。前两句通过描写炎热的气候和鸟儿的静默,传达出一种寂静的氛围,表现了夏季的酷热与生物的无奈。接着,诗人通过对梧桐树的怀念,暗示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高大的梧桐树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友谊的象征。
第三、四句中,诗人描绘了悠闲的饮食场景,享用茶粥与蕨薇,表现出他在自然中的宁静与满足。此时的他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生活的简单与美好。最后一句提到“日暮徐徐归”,让整首诗回归到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感。诗人将自己的生活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繁忙与喧嚣中,能静下心来,与自然对话,珍惜生活中简单的快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思念,以及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唐代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梧”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友谊与思念
C. 生活的繁忙
诗人享用的食物有哪些?
A. 面条和米饭
B. 茶粥和蕨薇
C. 水果和点心
诗歌最后一句暗示了什么?
A. 诗人将要离开
B.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C. 诗人在享受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更为直接和浓烈,而储光羲的《吃茗粥作》则通过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友谊与生活的简单美,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