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0:3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0:36:18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我南上碣石的山坡,远远地望着那黄金台。
丘陵尽处都是高大的树木,昭王你究竟在哪里呢?
霸业的图谋已经令人感到惋惜,我驱马而回,再也无心留恋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燕昭王”是春秋时期燕国的君主,以礼贤下士和重用人才著称,尤其是重用平原君赵奢和苏秦。诗中“黄金台”是昭王为展示其权势而建,象征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梦想。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风格清新、雄浑,善于用诗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兴衰。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陈子昂游览碣石时,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与燕昭王的伟业,因而激起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当下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兴亡的惋惜。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开篇的“南登碣石坂”,即为作者身处的地理位置,带领读者走入一个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场域。随着目光的远眺,诗人对燕昭王的思考逐渐展开,借助“黄金台”的意象,传达出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渴望。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一句,带有疑问的口吻,既表现了对昭王的崇敬,也暗含对历史的迷惘。诗人似乎在探问,历史的伟人何在,而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的苍凉。最后两句“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境遇结合,表达了对昔日英雄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历史感与现实感交融,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深刻与广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金台”是哪个历史人物所建?
“驱马复归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中“丘陵尽乔木”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陈子昂的《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与王之涣的《登高》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前者更强调对个人理想与历史的反思,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