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5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54:27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礼抚事述怀应制
作者:陈子昂
大君忘自一作物我。
应一作膺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
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
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
东堂会百神。
云陛旗常满。
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
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
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
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
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
歌舞颂维新。
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期盼。诗人强调皇帝应当重视民生,放弃奢华的宴会,亲临田野,了解农民的辛苦,以实现真正的治国理政。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愿意辅佐皇帝,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的决心。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龙,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在诗歌上开创了"古风"体裁,强调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其作品常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初期,正值国家尚未稳定,社会动荡。诗人以此诗表达对皇帝的忠诚希望,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渴望,借以呼唤统治者关注民生,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首诗以对皇帝的敬仰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诗中通过描绘皇宫的富丽与国家的权威,反衬出当时社会的复杂与不安,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诗人呼吁皇帝应当低调做事,真正关心百姓的生计,放弃奢华的生活,深入民间,了解到百姓的需求。通过“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的意象,诗人强调了农田的重要性,表达出对农业的重视,显示出对国家根本的关心。
全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力量,句式的对仗与韵律感增强了诗的气势,展现出陈子昂的文学才华。同时,诗中的历史感与现实感交织,既表达了对历史伟业的缅怀,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皇帝的赞美,更是对国家与民生的深思与呼唤,体现了诗人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呼吁皇帝应当关注民生,抛弃奢华,亲近百姓,以实现国家的真正繁荣与安定,体现了诗人忠诚与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大君”指的是谁?
诗人呼吁皇帝放弃什么?
诗中“愿罢瑶池宴”体现了什么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子昂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国家事务的关心,而李白则是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豪情。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民生,但其基调更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