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吕缙叔云叔嘉僧希用隐居能谈史汉书讲说邀余》

时间: 2025-05-01 15:46:26

诗句

奈苑谈经者,兰台著作称。

吾儒不兼习,尔学若多能。

每爱前峰好,闲穿弊屐登。

定将修史笔,添传入高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6:26

原文展示:

奈苑谈经者,兰台著作称。
吾儒不兼习,尔学若多能。
每爱前峰好,闲穿弊屐登。
定将修史笔,添传入高僧。

白话文翻译:

在奈苑中谈论经典的人,兰台的著作声名显赫。
我们这些儒生并不精通所有学问,而你们的学问似乎颇为渊博。
我每次都喜爱那前面的高峰,闲暇时便穿着破旧的木屐去登攀。
我一定会用心修订史书的笔记,把它们传给那些高僧。

注释:

  • 奈苑:指古代的一个文学聚集地,通常与谈论经典相关。
  • 兰台:指古代官署,因其藏书和文人聚集而声名远扬。
  • 吾儒:我辈的儒生。
  • 兼习:精通多种学问。
  • 前峰:高山的前面部分。
  • 弊屐:破旧的木屐。
  • 修史笔:修订史书的笔记。

典故解析:

  • 兰台: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象征着文人的才华和学问。
  • 高僧:指佛教中地位较高的僧侣,代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宗懋,号青山,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受唐诗影响,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隐居期间,对当时文人学者的交流与探讨有深刻反思,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文学交流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和经典的热爱。在第一句中,“奈苑谈经者”引入了一个文化交融的场景,表明诗人对知识的渴望。接下来的两句则体现出诗人的自谦与对他人才能的赞赏,表明自己在学问上的不足,反映出一种谦虚的态度。

“每爱前峰好,闲穿弊屐登”,这一句通过形象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既表现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精神追求的坚持。最后一句通过“修史笔”将诗人的追求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显示出他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整首诗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文化反思,既有对当下的思考,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个文人的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行描绘了一个集会场所,突显出文化交流的氛围。
    • 第二行表达了对自己学识的自省,同时赞美他人的博学。
    • 第三行通过形象的自然描绘,展示了诗人的闲适和对自然的喜爱。
    • 最后一句则明确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与责任。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意更加丰富。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要探讨了文化传承与个人修身的重要性,体现出对历史的敬仰与自我反思。

意象分析:

  • 奈苑:象征着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场所。
  • 兰台:代表着学术成就与文化积累。
  • 前峰: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精神上的高峰。
  • 弊屐:体现出诗人的谦逊与对自然的亲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奈苑”指的是:

    • A. 一种植物
    • B. 文化交流的场所
    • C. 一种乐器
  2. “吾儒不兼习”中“兼习”的意思是:

    • A. 同时学习多种学问
    • B. 只学习一种学问
    • C. 学习历史
  3. 诗人使用“弊屐”来表达:

    • A. 对物质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闲适
    • C. 对历史的关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安石《登飞来峰》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与陆游的作品,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文化的追求,但陆游的作品更侧重于家国情怀,而梅尧臣则更关注个人的精神追求与学术修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解读。
  • 《梅尧臣研究》:深入探讨梅尧臣的生平与作品。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斗起亭 秋日游龙潭寺 采桑曲 送西升秋试时七夕前二日 采桑曲 明妃 游仙曲 秋夜 花烛词赠王蕙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过其实 跂予望之 放炮 祝誓 木木樗樗 包含僧的成语 省掾 献曝之忱 矢如雨下 户字头的字 包含赡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阑篱 双人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譶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