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5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3:47
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其二
作者:梅尧臣
当时丈人殁,虽少守孤儿。
以及成名誉,何尝厌藿藜。
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
莫使碧江上,独传陶母碑。
这首诗的主题是悼念已故的郡太君。诗的开头提到当年丈人去世,留下孤儿,表明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接着提到成名成家的荣耀,作者希望并不厌弃那些平凡的事物。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晚年享受福报,暗示已故者的阴德不会被忽视。最后,作者希望不让碧江之上只留下陶母的碑文,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不愿让其被遗忘的情感。
作者介绍: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挽歌是为悼念欧阳郡太君而作,体现了梅尧臣对故人的思念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重视和尊重。
梅尧臣的《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其二》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故人的崇高敬意。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已故太君的哀悼,字句间流露出浓浓的思念和追忆。诗的开头通过丈人的去世,引入了孤儿的悲惨命运,表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接下来的“成名誉,何尝厌藿藜”,则是对人生成就与平凡生活的反思,暗示即使身处高位,仍需珍视简单平凡的生活。
整首诗的情感在后半部分更加浓烈,尤其是“莫使碧江上,独传陶母碑”,作者希望亡者的美德和贡献不应被遗忘,而是要在历史长河中继续流传。这一表现手法极具情感冲击力,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思,体现了对已故者的无尽怀念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已故者的怀念与敬意,强调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呼唤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诗词测试:
诗中“丈人”指的是谁?
A. 岳父
B. 朋友
C. 兄弟
答案:A
“藿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平凡
C. 农业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陶母碑”是指?
A. 陶渊明的母亲
B. 陶渊明的妻子
C. 陶渊明的朋友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挽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与哀痛,但梅尧臣更注重对女性角色的尊重,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家庭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