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30 21:53:47

诗句

当时丈人殁,虽少守孤儿。

以及成名誉,何尝厌藿藜。

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

莫使碧江上,独传陶母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3:47

原文展示

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其二
作者:梅尧臣

当时丈人殁,虽少守孤儿。
以及成名誉,何尝厌藿藜。
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
莫使碧江上,独传陶母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是悼念已故的郡太君。诗的开头提到当年丈人去世,留下孤儿,表明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接着提到成名成家的荣耀,作者希望并不厌弃那些平凡的事物。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晚年享受福报,暗示已故者的阴德不会被忽视。最后,作者希望不让碧江之上只留下陶母的碑文,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不愿让其被遗忘的情感。

注释

  • 丈人:古代对岳父或老人的尊称。
  • 藿藜:指一种野菜,象征艰苦的生活。
  • 阴骘:指阴德或死后所积累的善行。
  • 碧江:指水流清澈的江河,此处象征故人的名声。
  • 陶母碑:指陶渊明的母亲的碑文,寓意对故人的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挽歌是为悼念欧阳郡太君而作,体现了梅尧臣对故人的思念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重视和尊重。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其二》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故人的崇高敬意。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已故太君的哀悼,字句间流露出浓浓的思念和追忆。诗的开头通过丈人的去世,引入了孤儿的悲惨命运,表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接下来的“成名誉,何尝厌藿藜”,则是对人生成就与平凡生活的反思,暗示即使身处高位,仍需珍视简单平凡的生活。

整首诗的情感在后半部分更加浓烈,尤其是“莫使碧江上,独传陶母碑”,作者希望亡者的美德和贡献不应被遗忘,而是要在历史长河中继续流传。这一表现手法极具情感冲击力,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思,体现了对已故者的无尽怀念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当时丈人殁,虽少守孤儿:指当时老丈人去世,留下孤儿,表达了失去亲人的痛楚。
    • 以及成名誉,何尝厌藿藜:指即使成就显赫,也不该轻视平凡的生活。
    • 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晚年应享福,且已故者的阴德不会被忽视。
    • 莫使碧江上,独传陶母碑:希望故人的美德不被遗忘,要在江河流传。
  •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碧江”象征历史流传的名声。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已故者的怀念与敬意,强调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呼唤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意象分析

  • 丈人:象征亲情与失去。
  • 藿藜:代表艰辛与平凡。
  • 阴骘:象征道德与声誉。
  • 碧江:流淌的历史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丈人”指的是谁? A. 岳父
    B. 朋友
    C. 兄弟
    答案:A

  2. “藿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平凡
    C. 农业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陶母碑”是指? A. 陶渊明的母亲
    B. 陶渊明的妻子
    C. 陶渊明的朋友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
  • 柳宗元的《江雪》:抒发孤独与思考的情感。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挽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与哀痛,但梅尧臣更注重对女性角色的尊重,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家庭破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了解梅尧臣及其时代的诗歌背景。
  • 《古诗词鉴赏》:深入研究古诗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韵留别 自哂六首 其四 程氏馆灯下白菊花 孟子·山径 秋日即事五首 其四 渔父辞 咏史上·王昭君 读史八首 咏史上·倪宽 咏史下·蜀先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明罚敕法 片字旁的字 万年长存 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福会 密拆 一就手儿 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展台 轻偎低傍 尸字头的字 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璧结尾的成语 髟字旁的字 政治权利 屏风九叠 谢天谢地 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