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偈十三首》

时间: 2025-05-04 10:43:24

诗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张琴。

中含太古意,举世无知音。

子期徒侧耳,师旷谩追寻。

今朝呈似君,试请弹一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3:24

原文展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张琴。
中含太古意,举世无知音。
子期徒侧耳,师旷谩追寻。
今朝呈似君,试请弹一曲。

白话文翻译:

有位客人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送给我一张古琴。
这琴中蕴含了太古时代的意境,然而全世界没有人能理解它的音韵。
子期听得侧耳而听,师旷却徒然地追寻。
今天我将把琴呈现给你,请你试着弹奏一曲吧。

注释:

  • :指远道而来的朋友或访客。
  • 遗我:送给我。
  • 太古意:指古老而深远的意境。
  • 举世无知音:全世界没有人懂得(琴声的)知音。
  • 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师,能理解伯牙的琴声。
  • 师旷:古代著名的音乐家,虽有才华,但未能找到知音。
  • 今朝:今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法泰,宋代僧人,诗人,以佛教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背景,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高雅艺术与文化的时期。诗中表达了对古琴的热爱与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古典音乐的崇高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琴”为主线,表达了对音乐与知音的思考。开篇以“客从远方来”引入,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氛围。诗人通过古琴的象征,表达了对深厚文化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真正懂得自己的人是多么稀缺。第二句“中含太古意”则强调了琴的历史与内涵,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古文化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子期”和“师旷”则是知音的象征,表现了对理解与音乐灵魂的渴望。结尾一句“试请弹一曲”则是对交流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从远方来:引入一个神秘的访客,暗示着交流与文化的传递。
  • 遗我一张琴:象征着古代文化的继承与珍视。
  • 中含太古意:琴中蕴含着深远的文化与历史。
  • 举世无知音:感慨世人难以理解深邃的艺术。
  • 子期徒侧耳:提到古代琴师子期,表现出对知音的渴望。
  • 师旷谩追寻:即使有才华的人,也可能难以找到真正的知音。
  • 今朝呈似君:表达出对朋友的信任与期待。
  • 试请弹一曲:邀请对方共同分享音乐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琴比作文化的象征,表达其深远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对称美。
  • 拟人:赋予琴以情感,强调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琴”与“知音”展开,表达了对古文化的珍视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真正理解自己的人的渴望,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层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远道而来的文化与思想。
  • :代表古老的文化与艺术,深邃而内涵丰富。
  • 知音:象征理解与共鸣的灵魂伴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
    B. 古琴
    C. 知音

  2. “子期”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古琴
    B. 知音
    C. 诗人

  3. 诗中提到的“客”是指谁? A. 朋友
    B. 自己
    C. 诗人

答案: 1. B;2. B;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琴歌》- 王维
  • 《山中问答》- 朱熹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琴歌》相比,释法泰的作品更加强调古琴的文化意蕴,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的和谐。两者都表现出对音乐与诗意的追求,但视角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古琴与文化》
  3. 《释法泰传》
  4.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遐方怨 其四 遐方怨 其三 遐方怨 其二 遐方怨 其一 遐方怨 遐方怨 遐方怨 遐方怨 遐方怨 遐方怨·花半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扶危济急 阅览 太昭 鹤骨鸡肤 彑字旁的字 玉杯 浮名薄利 阜字旁的字 沅芷澧兰 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过套 赤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屡试屡验 母字旁的字 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素车白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