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9:29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在月光下的桂树懒散地躺着,根深扎在青天之下。
天上的风吹起月光,把它送入人间。
落叶飘零,不知要落到何处,最终落在了匡庐山。
这棵桂树生于石上,叶子如剪刀般碧绿鲜亮。
树枝和树干日渐长大,根系也愈加稳固。
它不再归于天上的月亮,只能空耗在山中岁月。
庐山到咸阳的距离,三四千里。
无人来移植它,让它进到上林园。
比起那些红花树,还是在温室前栽种的更好。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直白通俗,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及人生感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其作品包括《长恨歌》、《琵琶行》等。
《浔阳三题》是白居易晚年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桂树的描写,既是对桂树本身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桂树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以“偃蹇月中桂”引入,桂树在月光下显得慵懒而宁静,传达出一种闲适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风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界的动态与人间的联系,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诗中“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一句,展现了桂树的顽强生命力,尽管生于艰苦环境,依然能展现出鲜艳的绿色,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希望。而“空老山中年”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感伤,桂树虽不归月,终究只能在孤独中度过时光,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最后的两句提到庐山与咸阳的距离,表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无人移植的桂树与红花树的对比,暗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差距,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桂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生理想的思考,情感基调中透着一丝无奈与感伤。
白居易的《浔阳三题》主要描写什么植物?
“不归天上月”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的意象“庐山去咸阳”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