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4:19
细路萦纡入野田,遥瞻竹树已欣然。
青苔地滑跌卢老,苍耳林深迷谪仙。
不羡玉堂在天上,径须茅屋占云边。
极知谢客非为亢,贪看林花听涧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寻访李钢的草堂时未能见到他的情景。细小的道路曲折入野田,遥望竹树已经感到欣喜。青苔使地面滑腻,导致我跌倒在卢老的身旁;而苍耳丛林深处,使我迷失了方向,像谪仙一般不知归路。我并不羡慕高高在上的玉堂,而是希望能在云边的茅屋中生活。我明白谢客并不是因为骄傲,而是贪恋于山林中的花朵与溪水的声音。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余,号癸园,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他的诗歌多反映出人生哲思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内心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环境的反映。在寻访李钢的草堂时未能见面,愈发显得其对隐居山林生活的渴望。
《访李钢草堂不遇》是一首具有强烈个人情感和自然描写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传达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首联“细路萦纡入野田,遥瞻竹树已欣然”开篇即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田园图景,细路曲折,竹树青翠,表达出一种恬淡自然的生活情趣。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跌倒和迷失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身心的困扰与迷茫,似乎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失落。
“不羡玉堂在天上,径须茅屋占云边”则展现出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选择简朴的茅屋而不羡慕高贵的玉堂,表现出对真情与自然的追求。最后两句“极知谢客非为亢,贪看林花听涧泉”则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揭示出一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写中蕴含着哲理,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比喻和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例如,“青苔地滑”和“苍耳林深”形成了对比,传达出自然的美丽与危险并存的感受。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名利世界的超脱,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体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苔”使得地面变得(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 )的向往。
“不羡玉堂在天上”中,“玉堂”象征着( )。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