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31
蚊二首 其二
作者:刘克庄
昔曾蹴龙象,而况尔区区。
敢以一只口,当吾七尺躯。
生形猥琐,扑杀血模糊。
欲换秋衣著,渠犹恋布襦。
曾经我可以踢打龙象,何况你这个小小的蚊子?
你竟敢用一张小嘴,来对抗我这七尺高的身体。
你生得猥琐可憎,我一打就让你满身是血。
想要换上秋衣,你却依然恋恋不舍这件布衣。
“蹴龙象”是古人常用来形容勇猛和力量,象征着一种无畏的气概。诗中提到的“七尺躯”则是对自身的自信表现,强调了作者的力量和地位。而“秋衣”和“布襦”则是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蚊子不屑一顾的态度。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阮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诗,尤其以其豪放刚烈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以咏物、抒怀为主,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用蚊子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微小事物的不屑和对自身力量的自信。蚊子在诗中不仅是生物的描写,更是对生活中琐碎烦恼的一种反击。
这首诗以蚊子为题,表面上看似在咏叹一种小生物,实则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态度。刘克庄通过对蚊子矮小、猥琐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对生活中小事的反叛和不屑。尤其是“昔曾蹴龙象”的开头,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仿佛在说: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生物,也敢挑战我这样的存在。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蚊子的轻蔑,更是对生命中琐事的蔑视和对自身价值的坚信。整首诗气势磅礴,意象鲜明,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自我的肯定,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与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微小事物的不屑与对自我实力的自信,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反思与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七尺躯”指的是:
A. 蚊子的身高
B. 作者的身高
C. 龙象的身高
诗中“昔曾蹴龙象”表达了什么?
A. 对蚊子的轻视
B. 对过去的回忆
C. 对力量的自信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琐事的反思与不屑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