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7:00
故国无归处,官闲忆远游。
吴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
久病先知雨,长贫早觉秋。
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
故乡再也没有归宿,闲暇时光里思念远游的日子。
在吴地的僧人居住的秣陵寺,楚国的客人乘坐着洞庭湖的小舟。
久病的人早就知道下雨,身处贫困的人早已察觉到了秋天的来临。
壮志豪情能有多少,伊水却依然向东流去。
许浑,字子云,唐代诗人,出身于一个士族家庭,曾任职于地方官,但因宦海沉浮,最终未能得到重用。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秋冬景象。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年代。作者身处官场之余,常常思念故乡,感叹人生的无常与艰辛,反映了诗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孤独感与无奈。
《洛中秋日》是一首充满了思乡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沉思之作。开篇“故国无归处,官闲忆远游”直接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昔游历的怀念。作者的官职虽然闲散,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故国的渴望和惆怅,这种情感在秋日的背景下显得愈发深刻。
接下来的“吴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则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四方游子的同情与共鸣。吴地的僧人与楚地的旅客,都是漂泊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久病先知雨,长贫早觉秋”通过对病痛与贫困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敏感与深思。身处困境的他,早已察觉到季节的变化,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则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的深刻反思。尽管心中有着壮志豪情,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理想似乎也变得无奈与渺小。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呈现了一个游子的孤独与无奈,令人深感共鸣。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反思。诗人通过对秋日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诗中提到的“吴僧”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僧人?
A. 吴地
B. 楚地
C. 齐地
D. 越地
“壮心能几许”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A. 身体健康
B. 理想与抱负
C. 生活的艰辛
D. 游子的漂泊
诗人使用“久病先知雨”来表达什么?
A. 对秋天的感知
B. 对健康的珍惜
C. 对生活的敏感
D. 对天气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