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4:52
原文展示:
读王有道诗 赵蕃 〔宋代〕
校书非隐遁,逢乱偶栖迟。 少日治安策,暮年忠义诗。 空闻狩岐陇,不见颂浯溪。 有暮荒丛棘,无祠奠酒卮。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校对书籍并非隐居避世,而是因为时局动荡偶尔停留。年轻时曾有治国安邦的策略,晚年则写下了表达忠诚和义气的诗篇。只听说在岐山和陇地征战,却未见有人歌颂浯溪的和平。到了晚年,只能在荒凉的丛林荆棘中度过,没有祠堂可以祭奠酒杯。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晚年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赵蕃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治国安邦策略和晚年的忠义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王有道诗的阅读,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校书非隐遁,逢乱偶栖迟”表达了诗人并非隐居避世,而是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偶尔停留。“少日治安策,暮年忠义诗”则对比了年轻时的治国安邦策略和晚年的忠义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空闻狩岐陇,不见颂浯溪”进一步强调了对和平的渴望,而“有暮荒丛棘,无祠奠酒卮”则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通过对王有道诗的阅读,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