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6:31
种竹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种竹不必高,摇绿当我楹。
向来三家墅,无此笙箫声。
皇天有老眼,为閟十日晴。
护我萧萧碧,伟事邻翁惊。
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
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
明年万夭矫,穿地听雷鸣。
但恨种竹人,南山合归耕。
佗时梦中路,留眼记所更。
苍云屯十里,不见陈留城。
种竹不必追求高度,只要竹子摇曳生姿,恰好可以当作我门前的美景。往昔在三家村落,听不见这样的笙箫之声。老天爷有明亮的眼睛,能为我遮挡十天的烈日。愿意保护我这片萧萧翠竹,令邻居惊叹我的伟大事业。我们在同一片林子里偶然相遇,心意非常平和。何必等待那迷雾中的日子,真是可笑世俗的情感。明年万木争春,地底下的雷声也能听见。但我恨只顾种竹的人,南山上又该回去耕作。那时梦中的路,留心记住所经过的地方。苍云堆积十里,远远看不见陈留城。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仲明,号石斋,南宋时期的诗人。由于其生活在战乱时期,诗歌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高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作者通过种竹的意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蔑视。诗中对竹子的描写承载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种竹》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人从种竹的细节入手,展现出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就表明,种竹不在于其高度,而在于其摇曳生姿的美感,这一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内在的精神享受。
接下来,诗人通过回忆三家墅的笙箫声,勾勒出一种温馨的乡村生活场景,这种音乐之声在曾经的生活中是多么的动人,而如今却显得稀缺。诗人借用“老天有老眼”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
后面的几句,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认为不必等待虚无缥缈的未来,应该活在当下。对比于世俗的追求,“万夭矫”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未来,然而诗人却对种竹的人感到惋惜,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既是对理想生活的描绘,也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与超脱,强调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种竹不必高”表达了什么观点?
A. 竹子要高大
B. 竹子的美在于姿态
C. 竹子不重要
D. 竹子要绿
“皇天有老眼”中的“老眼”指的是什么?
A. 眼睛
B. 神明
C. 诗人
D. 竹子
诗人对世俗感情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否定
B. 赞同
C. 不关心
D. 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