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7:11
柳条一何长,我发一何短。
余日会有余,经春卧荒疃。
曳杖陂西去,悠然寄萧散。
田垅粲高低,白水一时满。
农夫暮犹作,愧我读书懒。
且复弃今兹,前峰青蹇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我处境的反思。柳条长得一片葱茏,而我的头发却愈加稀少。未来的日子或许会有剩余,但我却已经在春天的荒地上卧着。手杖拖着我向西走去,心中悠然自得,寄情于这萧散的风景。田垅的起伏显得如此美丽,白水在这一刻变得满盈。农夫仍在黄昏工作,反而让我感到羞愧,因为我在读书上太过懒散。想要抛开今时的烦恼,前方的青色山峰显得高耸入云。
陈与义,字师孟,号雪渔,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可能是在他面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反思之时。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我修养的自省,折射出当时士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曳杖》是一首蕴含深邃哲理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描绘出自然与人生命运的交织。诗的开头通过“柳条一何长,我发一何短”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柳条的生长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蓬勃,而诗人白发的短暂则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闲适地在春天的荒地上躺着,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现实的无奈。这里的“曳杖陂西去”更是将诗人的处境与心境结合,手杖不仅是年迈的象征,也是一种寄托,寄托着他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
诗中通过“田垅粲高低,白水一时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描绘出了田野的起伏与河流的丰盈,反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然而,随着“农夫暮犹作”的出现,诗人内心的惭愧感油然而生,正是这种对比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反映出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与对勤奋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想要抛开眼前的烦恼,向往理想中的生活,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不屈的精神。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自我反思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丰富情感。
柳条一何长,我发一何短。
诗人用柳条的长与自已白发的短形成对比,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余日会有余,经春卧荒疃。
诗人意识到未来还有余日,但自己却在荒野中消磨光阴,体现出自我放任的惆怅。
曳杖陂西去,悠然寄萧散。
拖着手杖向西行走,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放松和超然的心态。
田垅粲高低,白水一时满。
描绘田野的美丽与河流的丰盈,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富饶。
农夫暮犹作,愧我读书懒。
农夫在黄昏仍在忙碌,诗人感到羞愧,反映出对自己懒惰的自责。
且复弃今兹,前峰青蹇嵼。
想要抛开现状,仰望远方青色高峰,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自我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以悠然自得的态度面对生活,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诗中哪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A. 柳条一何长,我发一何短。
B. 农夫暮犹作,愧我读书懒。
C. 田垅粲高低,白水一时满。
D. 曳杖陂西去,悠然寄萧散。
“曳杖”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空闲
C. 年老与无奈
D. 美好
诗人对农夫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羡慕
B. 轻视
C. 忽视
D. 懊悔
杜甫的《春望》与《曳杖》均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杜甫通过描写国破家亡的痛苦,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而《曳杖》则是对个人生命状态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两者虽题材不同,但均蕴含了对时代与个人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